不同时段血糖自我监测的适合人群及治疗意义
国外大规模病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降低和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糖控制达到上述标准的比例很低,即使在城市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只有25%左右。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没有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糖化血红蛋白常常被看作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是由全天24小时的血糖决定的,因而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一次血糖监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根据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那么,我们通常选择哪些时点?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如何掌握呢?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我检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监测1-2天全天五个点或七个点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每天7个点的血糖为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国外大规模糖尿病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降低和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糖控制达到上述标准的比例很低,即使在城市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只有25%左右。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没有进行科学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糖化血红蛋白常常被看作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医师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是由全天24小时的血糖决定的,因而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一次血糖监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根据一次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那么,我们通常选择哪些时点?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如何掌握呢?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我检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监测1-2天全天五个点或七个点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每天7个点的血糖为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主要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因而表现为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到满2 小时时为止,有些人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其结果就会出现偏差。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合于空腹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控制目标患者。因为血糖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处于较高水平,此时治疗的重点是空腹血糖,只有控制好空腹血糖,才能使空腹、餐后血糖下降,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4%时,空腹血糖一般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而餐后血糖常常较高,要使血糖达到治疗目标、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监测餐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餐前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及时发现,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糖化血红蛋白已经达标的患者、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者),监测餐前血糖可以及时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睡前血糖
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一般睡前血糖要小于6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大于50%,因而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应加强睡前血糖监测。
凌晨3点血糖
监测凌晨3:00血糖主要用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因为夜间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用量过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检测凌晨1:00~3:00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