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贵阳必带的特产 贵阳十大特产是什么

生活百科 2023-01-16 13:46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来贵阳必带的特产,它们是老干妈、青岩玫瑰糖、贵阳丝娃娃、黄果树、清镇黄粑、羊艾毛峰、花溪辣椒、清镇酥李、播娜摩画、花溪苗绣,帮您了解贵阳十大特产是什么的详细信息,供参考选择。

老干妈辣椒酱

老干妈(陶华碧)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近几十年来,其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之良品。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工艺,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1996年批量生产后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

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贵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鲜香酥脆,味道回味无穷。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的,相传,一天平正宽逛街看到一小孩叫卖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诱人,掺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于是就买一些玫瑰花来切碎,加入碗儿糖舂成密饯,用陶钵装上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和小麦制成麦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搓均后切成薄片或长条,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贵阳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故名。贵阳丝娃娃用米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再加上当地人喜爱的酸酸辣辣的汁液,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黄果树香烟

黄果树创牌于1958年,其品牌命名来源于世界级风景名胜——黄果树大瀑布。虽然销售绝对量不算太大,但因为质量过硬、价格适中、口味较佳,黄果树在全国很多市场均有着不俗的业绩,拥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基础。经过几代人的稳扎稳打,黄果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式卷烟品牌阵营中颇具竞争力的主要牌号之一,黄果树也逐渐成为代表贵州烟草乃至贵州省的一张名片。

清镇黄粑

清镇黄粑产于贵州省贵阳清镇,口感绵软香甜,粘性强;组织形态完整、光滑、无裂纹,切片后组织紧密、细腻;外形糯而不烂,去除包裹叶后,不沾手、不稀皮。清镇黄粑箬叶香气味较浓厚,清香留味时间长。清镇黄粑是清镇市的地方特色传统食品,也是贵阳市八大名小吃之一,被评为贵阳市旅游特色商品,贵州省食品工业知名品牌等众多荣誉称号。

羊艾毛峰

羊艾毛峰属于类名茶,1960年研制成功,产于贵阳市西南远郊区的羊艾茶场。羊艾毛峰茶外形细嫩匀整,条索紧结卷曲,银毫满披,锋苗毕露;色泽鲜活,含绿欲滴;内质清香馥郁,滋味清纯鲜爽,汤色、叶底嫩绿匀亮,鲜嫩如生。羊艾毛峰的质、形、神均优,色、香、味、形独特,堪称茶中珍品,该茶1975年以后销往香港、澳门、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欢迎。

花溪辣椒

花溪辣椒是花溪传统的名特产品,俗称花溪辣椒。它经加工制成的红油,即辣椒油,色泽金红,鲜香入味,辣而柔和,堪称助餐的佐料佳品。花溪辣椒辣椒因其品质优良,在省城,贵阳市场独占鳌头。花溪辣椒植株中等,开张度40—70厘米;径枝较软;果下垂,椒身长5厘米到10厘米不等;果实先端尖锐,常弯曲成钩状;干椒肉质肥厚、色泽深红、油份重、辣而不烈,花溪辣椒以辣味适中,香味有余著称。

清镇酥李

清镇酥李产于贵州省贵阳清镇,清镇酥李以个大、味甜、色泽好、采摘时间长等闻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店镇是清镇酥李种植规模大、发展得比较好的乡镇之一,全镇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年产量2000万余斤。清镇酥李,是黔中腹地的两大著名酥李之一,其产区拥有天然温室的小气候资源,果形微扁圆形,果顶平,顶点微凹,果皮淡黄色、皮薄、外披白色果粉、光滑,果肉厚实、淡黄色、近核处着色较深、肉质致密、汁多、酥脆,是贵州省优质水果品种。

播娜摩簸箕画

播娜摩簸箕画是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少数民族农民画,播娜摩,布依族语,指雄踞市郊的云雾山。“播娜摩”簸画是布依族语,汉语意思是“云雾山里的簸箕画”。一个个寻常的农家常用簸箕,经生花妙笔将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日月山川、神州传说、人间趣事等绘制上去,便成为一件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播娜摩簸箕画洋溢着浓郁的乡情,极富民族特色。

花溪苗绣

苗绣是指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