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容易被误诊的原因
乳腺导管扩张:权威专家解读的常识与诊疗之道
乳腺导管扩张,一种在我国尤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不容忽视。这一病症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早期表现往往十分隐蔽,容易让人忽视。而当症状变得明显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幸运的是,在现代医学的推动下,乳腺导管扩张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为此,让我们跟随权威专家,深入了解关于乳腺导管扩张的一些常识与诊疗方法。
误诊,是乳腺导管扩张的一大挑战。这种疾病在中年妇女中尤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与乳腺癌在某些方面的表现颇为相似。病程长,伴随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乳腺导管缩短、皮肤皱缩、乳头内陷以及典型的“橙皮”样皮肤变化。由于这些特征与乳腺癌相似,临床上很容易误判。患侧腋窝淋巴结的肿大,也可能使医生习惯性地将其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联系。而在某些情况下,仅有乳头溢液这一早期症状,特别是当溢液为血性时,与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和乳腺癌的鉴别也颇为困难。
在诊断方面,对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的妇女,尤其是存在哺乳障碍的乳腺患者,应高度警惕乳腺导管扩张的可能性。在接受乳腺肿块治疗时,如发现肿块位于乳晕深处、边界规则但表面不光滑并伴有触痛,以及腋窝淋巴结常有压痛等症状时,应充分考虑此病的可能性。对于乳头溢液的患者,应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无溢液者,在检查时也可轻轻挤压以观察是否有分泌物溢出。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困难时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尽管热象图、近红外扫描、B超等方法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在鉴别诊断中仍有一定意义。除了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造影也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
至于治疗,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扩张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术。对于术前难以明确性质的乳腺肿块或高度怀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手术探查,并在术中通过快速冷冻切片来明确病变性质,从而制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乳腺导管扩张虽然可能带来一些诊断上的困扰,但在现代医学的助力下,我们拥有许多有效的诊疗手段。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检查,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一疾病,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