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婴幼儿的表现有哪些
早期干预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一旦诊断,我们明白,智力的发展无法恢复到正常儿童的水平。通过早期训练和教育,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照顾自己,缩小与正常人的差距。许多家长由于缺乏识别孩子智力状况的知识,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智力问题。
弱智儿童在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他们可能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道的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容易;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力广度狭窄;记忆力差,需要无数次重复才能学到一些知识,一旦停止重复学习,便会遗忘一切。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字概念也相对较差。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沟通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交往。
那么,如何识别弱智儿童呢?这需要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的特征来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发音来判断其智力水平。动作和发音的规律是: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不协调到协调,从粗糙到精细,从简单到复杂。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描述:
新生儿动作不规则且不协调,如他们会握紧拳头,俯卧时抬头(45°)。两个月后,他们会微笑并发出喃喃的声音。当孩子三个月大时,他们能够抬起头,眼睛随着物体的移动而转动,听到声音能够转动头部。4到5个月大的孩子能够分辨熟人和陌生人,别人逗他们时会笑,能够伸手抓东西。6到7个月大的孩子能够坐起、在床上翻滚,并用双手传递玩具。8个月大的孩子会爬行,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不自觉地喊爸爸。九个月大的孩子扶着能够站立,见到亲人会伸手让人抱,并能举手示意再见。10到11个月大的孩子能够独立站立一会儿,拿着椅子或手推车开始行走,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模仿大人的动作,拿起瓶子自己吃。一岁的孩子能够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指出手、头、眼等身体部位。而到了1到1岁半时,孩子的行走更加平稳,能够蹲下玩耍,手脚爬楼梯,用手扔玩具,并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两岁的孩子能够双脚跳跃、跑步、上楼梯、说简单的句子并表达喜怒哀乐。
虽然语言和动作的发展受到神经和肌肉发育的影响,但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和培训等外部条件也会对此产生影响。家长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尤其是发育较慢或分娩困难的孩子,其弱智的可能性更高。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和测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帮助弱智儿童走向更好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