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失禁需要做那些检查
肛门失禁是一种排便功能的障碍,患者失去了对排气和排便的控制能力。对于肛门失禁的检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多个方面以确诊病情。
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肛门失禁的原因、初始症状、失禁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肛直肠的手术史、放射史、受伤史等。还需要询问患者的大便习惯、排便次数和粪便质地,以及是否存在神经系统、代谢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史。
接下来是视诊环节。在完全性失禁的情况下,肛门会呈圆形开放状态,可能伴有畸形、缺损、疤痕等问题,并可能看到肛门排出粪便。肛门周围的皮肤也可能出现湿疹变化。而肛门不完全失禁则表现为闭合不紧,腹泻时更为明显。我们还需要观察肛管是否有松弛现象。
然后是直肠指诊。通过这一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肛门的松弛程度以及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收缩情况。如果是损伤引起的肛门失禁,还可以触及到疤痕组织。
内镜检查也是重要的检查手段。直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肛管的形态、皮肤粘膜状态以及肛门闭合情况。纤维结肠镜和硬管结肠镜检查则有助于观察结肠炎、克隆病、息肉、癌症等疾病的情况。
排粪造影检查可以揭示肛管的解剖结构和动力学功能状态,观察失禁及其严重程度。大量钡剂的不随意泄漏是失禁的重要标志。
肛管测压则用于检测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态,了解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以及基础压力、收缩压力和直肠膨胀耐受性等情况。
肌电图测定可以确定括约肌的功能范围,了解随意肌和不随意肌的神经损伤和恢复情况。
近年来,肛管超声检查(AUS)的应用为肛门失禁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这种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肛管直肠粘膜下层、内外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助于诊断肛门失禁并观察括约肌是否受损。有研究表明,AUS对肛门失禁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特别是在发现肛管括约肌缺损等方面。
对于肛门失禁的检查,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病史、视诊、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检查、肛管测压、肌电图测定以及肛管超声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手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肛门失禁,为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