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生活百科 2025-03-30 12:57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本文介绍的这种疾病,其病原体属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第一亚群。这种病毒呈现球形,直径在20至40纳米之间,是一种单股RNA病毒。其特殊之处在于,病毒外部包裹着脂囊膜,表面还带有血凝素,能够凝聚鸡红细胞。该病毒在细胞浆中增殖,对温度、、酸极为敏感。它不仅可以在乳鼠脑组织中传播,还可以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相对较为稳定。

当感染B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会首先在局部组织细胞、淋巴结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然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实际上,疾病的发病率受到病毒数量、毒性和身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绝大多数感染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是呈现隐性感染。当病毒量大、毒性强、免疫功能不足时,病毒会继续繁殖,通过血液传播至全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毒的嗜神经性能使其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关于传染源,B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源。尽管人被感染后会出现短期病毒血症,但由于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短,人并不是主要传染源。相比之下,动物,尤其是猪,感染率极高,尤其是仔猪在一个流行季节后的感染率几乎是100%。由于感染后的血液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且猪饲养面广,因此猪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甚至在人类乙脑流行前的一两个月,家禽中已经存在乙脑病毒感染,因此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以作为预测当年人群流行趋势的重要指标。

B脑的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蚊虫叮咬,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子不仅是传播疾病的媒介,还是长期存储病毒的宿主,因为蚊子可以携带病毒越冬并通过卵子传播。

至于易感人群,人一般容易感染乙脑病毒,但大多呈现隐性感染,并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至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年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的免疫力,而婴儿则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抗体。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广泛接种,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增加。

在流行特征方面,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地区。在我国,除了东北、青海、新疆和西藏以外,其他省市都有本病的流行,且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脑的发病率已经逐年下降。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区,并出现了爆发性的流行。值得注意的是,乙脑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病例多为散发,很少有一家多人同时发病的情况。

上一篇:肺癌在组织学上有哪些分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