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髓母细胞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髓母细胞瘤:深入理解其发病与机制
在人体神秘而复杂的结构中,有一种肿瘤经常悄悄潜伏,它就是髓母细胞瘤。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髓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小脑蚯蚓或第四脑室顶部的原始胚胎残留组织。
在儿童的脑瘤病例中,髓母细胞瘤占原发性脑瘤的10%至20%,特别是在后颅窝,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0%。不难看出,儿童群体更易受其影响。
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我们发现大多数髓母细胞瘤(约80%)生长于小脑蚯蚓部,而年龄较大者的肿瘤则多位于第四脑室。这一病症的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细胞容易脱落,并沿着脑脊液传播和转移。它们可能被种植在马尾辫、脊髓或大脑表面、脑室等地方,甚至可能转移到脑脊髓,占比达到12%至46%。
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几种理论被提出:
1. 遗传理论:一些具有明显家庭倾向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等,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
2. 病毒理论:实验表明,某些病毒在动物脑中接种可以诱发脑瘤。
3. 物理和化学因素:放射线、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等可能引发脑瘤。
4. 免疫抑制理论:应用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的风险。
5. 胚胎残留理论:一些颅内肿瘤明显发生在残留在大脑中的胚胎组织中,这些残留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Bailey和Cushing的分类方法长期以来被广大神经外科和病理学科采用。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缺陷,无法完全准确地判断所有肿瘤的发展和患者的预后。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细致入微地分类了颅内肿瘤类型,既反映了肿瘤的形态,又显示了其来源。
在微观世界里,髓母细胞瘤的肿瘤细胞密集,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深染,核分裂较多。这些细胞柔软易碎,边界不清,颜色可能是灰红色或紫红色。在镜下观察时,部分细胞呈现假菊花组的特点。这些肿瘤细胞甚至可以随脑脊液传播到蛛网膜下腔或颅外,达到11%至43%。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需要高度关注和警惕的病症。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