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主要采取局部治疗方式,但对于严重病例及慢性念珠菌感染,全身治疗亦十分重要。
一、局部药物治疗
1. 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此药物是治疗婴儿鹅口疮的首选。母乳喂养前后,使用此溶液清洗口腔,可消除残留的凝乳或糖,并通过分解产酸使口腔呈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对于轻度患者,仅使用此药物,病变可在短时间内消失。但为预防复发,仍需继续使用数日。哺乳前后,也建议使用此溶液清洗乳头,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龙胆紫水溶液:其浓度为1∶101000时,仍可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口腔粘膜适用浓度为1/2000(0.05%),每日涂抹三次,对于治疗婴儿鹅口疮和口角炎有良好效果。但需注意,此药物染色后可能不易观察病变的变化。
3. 洗必泰:此药物具有抗真菌作用。可制成0.2%溶液或1%凝胶进行局部涂布、冲洗或漱口。也可与制霉菌素混合制成软膏或面霜,用于治疗角炎、牙科口炎等。洗必泰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冲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革兰氏阴性细菌。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
1. 制霉菌素:属于四烯类抗生素,局部使用可有效治疗皮肤、粘膜和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可口服,但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等。治疗通常需要持续7~10天。
2. 咪康唑(mi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除抗真菌外,还具有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作用。其散剂适用于口腔粘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和口角炎。疗程通常为10天。
3. 克霉唑:是一种合成广谱抗真菌剂,口服后迅速吸收。该药物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真菌死亡。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通常需要综合措施提高身体免疫力。
三、综合性治疗
对于心火炎或胃热夹湿的病例,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舌质红、口臭、尿黄、便秘等症状,可服用口炎冲剂。除抗真菌药物外,对于身体虚弱、免疫缺陷或相关系统疾病和慢性念珠菌感染患者,还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免疫力。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为14天。对于肥厚性病例,疗程可能长达3~4个月。若白色念珠菌白斑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