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如何治疗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巨无霸,具有吞噬异物并生产抗体的能力。在身体遭受损伤、病原体入侵以及疾病免疫的过程中,它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这种细胞的含量出现异常增加或减少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而引发的相关问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通常是自限性的。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等。周边血液中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异常淋巴细胞频繁出现,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阳性,血清抗性EB病毒抗体等迹象也可能会出现。此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和成年人身上。
EB病毒原发性感染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会表现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非洲儿童中的Burkittis淋巴瘤(BL)和鼻咽癌仅出现在感染了EB病毒的病患中。在BL和鼻咽癌的肿瘤细胞中,EB病毒的DNA决定的核抗原被认为是这些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的,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自行痊愈。在急性期,尤其是并发肝炎时,患者应该卧床休息。抗生素对此病无效,仅在咽、扁桃体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才会采用青霉素G治疗,时间通常为7到10天。氨萘青霉素在某些患者身上会引发免疫异常反应,因此不建议使用。有人发现甲硝唑和氯林可霉素对咽峡炎症有帮助,可能暗示了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但氯林可霉素也可能导致皮疹等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咽喉严重病变时应及时应用,可使疾病迅速消退,避免气管切开。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激素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阿昔洛韦及其衍生物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EB病毒有拮抗作用。但这类药物不必常规用于一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只有对于那些伴有口腔毛白斑的艾滋病患者和有足够证据表明是慢性进行性的EB病毒感染者才考虑使用此类制剂。干扰素的疗效目前尚不清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疑问,最好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身体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将为您的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