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和诊断方法是什么呢
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无疑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种名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疾病,并了解其显著的症状和诊断方法。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专家视角,全面剖析这一病症的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方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呈现出高位消化道梗阻的症状。你可能会观察到明显的呕吐、上腹部胃蠕动波以及可触及的肥大幽门肿块。
呕吐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患病婴儿出生后通常无症状,吸奶和排尿都正常。呕吐会在出生后2-3周逐渐显现。对于早产儿,发病可能会稍晚。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包括牛奶、胃液或乳凝块。严重情况下,呕吐物可能呈咖啡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婴儿频繁呕吐,但他们仍然表现出强烈的食欲,似乎始终感到饥饿。
腹部检查显示上腹部肿胀,下腹部则平坦柔软。大多数患儿可在上腹部看到明显的胃蠕动波。这些波动尤其在喂养后更为明显。轻拍腹壁也可能引发胃蠕动波的出现。胃蠕动波虽然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关,但并不是独特的诊断指标。
腹部右上方的橄榄样肿块是幽门狭窄的独特体征。结合典型的呕吐史,若能触摸到这一肿块,即可确诊。这一肿块的检测率与检查人员的经验及耐心程度密切相关。
由于呕吐的持续性加重和摄入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的症状。早期体重不增反而下降,若未经治疗持续2-3周,体重可能会低于出生时体重的20%。由于长期呕吐导致的低氯、低钾碱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缓慢、痉挛等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黄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热量不足、脱水、酸中毒等。黄疸也可能是间接胆红素增加的结果,但术后会逐渐消失。
专家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和诊断方法。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希望每位家长和朋友都能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轻孩子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