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心肌酶检测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一环。在进行血液检测时,除了常规的pH值、血沉、抗“O”、免疫功能等检查外,心电图及胸部的X线、超声心动图(UCG)和动态心电图检测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检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窦性心律状态下,是否存在Q-T冠状动脉间期延长或其他罕见异常。
通过超声心动图(UCG),我们可以发现诸如二尖瓣脱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心脏肿瘤等心脏疾病。动态心电图监测则有助于我们了解室速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室速的具体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电生理检查、运动测试、血液检测和电生理检查等也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步骤。
在电生理检查中,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识别尤为重要。室性早搏连续三次以上,QRS波宽畸形,婴儿QRS时间不能超过0.08s,心室率则在150~250次/min之间。窦性P波、P波与QRS波的独立性以及房间分离等现象也可能出现。对于室性融合波的影响,现在将儿童被诊断为室速的情况分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形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进行描述。
电生理检查并非所有室速患者的必需项目。在实施前,必须明确检查目的并确保检查的有效性。该检查的目的是诱发临床表现的心律失常。对于非持续性和非临床表现的室速诱发通常无实际意义。对于室速儿童的电生理检查,其指征包括室速的明确诊断、机制的识别、起源点的确定、体内除颤器评估等。刺激方案包括单期前刺激、增加刺激强度、改变基础周期等步骤,以诱发室速并评估其影响。还需要注意与房间结逆传型房间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其他异常传导的室上速进行识别。在必要时,可以结合其他有创性的检查如食管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等来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我们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手段,包括血液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电生理检查等,以确保准确诊断并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