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回归热的病因
回归热螺旋体,一种疏螺旋体,拥有超过十种不同的形态,每种都展现出独特的免疫反应。这些微生物通过虱子和蜱虫等媒介传播。虱子传播的回归热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B. recurrentis),而蜱虫传播的回归热病原体则有多种类型,它们的分布严格遵循地域性,使得回归热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在中国南部、北部新疆等地区,发现了与波斯螺旋体相关的两种螺旋体,以及拉氏疏螺旋体等。这些螺旋体的抗原结构具有易变性,例如在印度就分离出了九种血清型的杜疏浚螺旋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蜱虫疏浚螺旋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通过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大的鞭毛基因等手段,进一步认识了五种疏螺旋体及赫姆斯疏螺旋体等。
回归热螺旋体长约10至20微米,宽0.3至0.5微米,呈现4至10个不规则的浅粗螺旋形态。它们对热、干燥和各种化学消毒剂敏感,但能在0℃凝固血块中存活100天。这些螺旋体含有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抗原,可以与其他微生物共享抗原性,因此受染动物的血清会产生与特异性补体或变形杆菌相结合的阳性凝集反应,尽管效率较低。
二、回归热的发病机制
患者的发热源于血液循环中螺旋体的快速繁殖和大量代谢物。当病原体在体内增生时,身体会制造IgM和IgG主要特异性抗体,包括凝集素、制动素和溶解素等物质,以及多核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共同消除螺旋体,使高热回到间歇期。一些未消除的螺旋体会隐藏在大脑、肝脏、和中。在抗原变异的作用下,原有的抗体无法消除复发的螺旋体,它们在繁殖后侵入血液循环,导致复发。复发病原体的抗原变异会引发新的免疫反应,最终战胜疾病。螺旋体还会引起贫血、出血和黄疸等症状,这是由于它们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如果螺旋体侵入神经系统和眼睛,就会形成神经疏通螺旋体疾病,可能引发淋巴细胞脑膜炎、外周神经麻痹和眼病等。
病理变化显示,患者增大,出现分散的梗死、坏死灶和小脓肿,可能产生自发性破裂。肝脏可见分散的坏死灶、出血、充血和浊度退行性变化。肾脏则出现浊度肿胀和充血。心脏可能呈现弥漫性心肌炎和间质性病变。脑部可能出现水肿甚至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