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是怎么引起的
探寻颈动脉损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在深入探讨颈动脉损伤的背后原因时,我们会发现,除了颈部开放性损伤直接导致的颈动脉损害外,交通事故引发的颅颈闭合性损伤是颈动脉损伤的主要源头。当我们的颈部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过度后仰或侧向弯曲时,颈部动脉可能会在第三颈椎处横向突出,这种情况会导致血管壁和内膜的损害,进一步可能引发血栓形成。
有时候,颈动脉损伤的源头可能更深,来自于颈部总动脉的损害。这些损害在血栓形成后,有可能继续向上发展,超过颈部动脉分叉的位置,导致颈动脉的闭塞。闭塞的部位多数位于颈动脉分叉的1至3厘米处,这个区域的闭塞约占所有颈动脉损伤的七成。虹吸栓塞也是颈动脉颅底段常见的损伤情况。这里的动脉相对固定,在遭遇暴力时,容易因牵扯挤压或颅底骨折而直接挫伤血管,导致内膜剥离、皱缩和壁间出血。这些状况进一步导致血管腔狭窄,血小板附着并引发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的闭塞,特别是颞叶的分支,更容易因撞击或挤压蝶骨脊而受损。值得注意的是,脑动脉壁比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要薄,内膜和中层更容易分离,因此也更容易形成壁间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创伤性脑后动脉和椎体-脑底动脉以及深交通支的闭塞也时有发生。这些闭塞状况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偏盲、深度昏迷等。
而在发病机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颈动脉闭塞的创伤机制不仅包括脑血管本身的机械性损伤,还涉及到一些内部因素导致的脑血管栓塞。例如,受伤后的血管活性物质紊乱、脑血流量的减少以及血液的高凝血状态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儿茶酚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收缩性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质在受伤后的浓度会显著增加。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失去屏障功能,其渗透性大大增加,导致血管活性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在受损状态下,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也会失衡,从而导致脑血管的持续收缩。这些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脑血管的闭塞和脑梗死。
颈动脉损伤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病症,深入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