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药物治疗不理想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帕金森病:从握手到行动迟缓的背后隐患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开始观察到身边的长辈逐渐出现握手、握脚,行动迟缓的现象时,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帕金森病的隐患。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已达约200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据统计,超过1.7%的65岁以上老年人正在与帕金森病抗争。
帕金森病并非简单的老化现象,而是一种脑部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被称为黑质的脑细胞急剧退化,无法产生足够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导致大脑的指挥能力下降,运动和协调出现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疾病,患者的治疗之路并不简单。
治疗帕金森病需遵循个性化和分级治疗的原则。Hoehn-Yahr帕金森病分期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的指导方向。对于刚起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即I至Ⅱ期间),药物治疗是首选。这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黄金治疗期,蜜月期。在这一阶段,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大约5年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剂末现象、疗效缩短、异动症等,使病情恶化。
当疾病发展到Ⅱ~Ⅲ期部分并发症出现时,手术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现在的手术治疗已经进入了精确的微创时代,老年患者也可以承受手术。其中,三维定向的大脑DBS植入术和立体定向射频损伤术是最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法。它们都能立即改善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等症状,消除或减少药物并发症。
对于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建议两侧肢体症状严重程度相同的患者选择DBS治疗。而对于单侧症状或双侧症状以一侧为主的患者,射频损伤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两种手术各有特点:DBS治疗成本高,需要定期去医院调节参数,避免强磁场影响;而射频治疗成本低,术后无需参数调节,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患者本人有手术意愿,但手术治疗的决定仍需在医生的明确诊断和指导下进行。确保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下降且副作用增加,同时身体条件允许并能与医生合作完成手术。每一步的治疗都关乎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