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中毒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食源性疾病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食物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强化粮食作物的防霉除毒措施、改善食品储存条件和方法变得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摒弃食用霉变食品的习惯,如泡菜、霉变面包等,并倡导多吃新鲜蔬菜。在所有预防措施中,防霉除毒尤为关键。(一) 防霉措施粮食中的真菌生长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只要粮食能在低于10℃的温度下储存,且水分控制在10%以下,就可以有效防止霉菌滋生。环氧乙烷作为一种有效的防霉剂,当使用量为每平方米100~200克并封闭几天后,可以使米粒的霉菌数量减少90%以上,效果持续长达四个月。环氧乙烷对人体有毒,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二) 除毒策略黄曲霉在生长过程中会渗透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和胚胎中。毒素含量最高的部分是中心层,因此仅仅通过清洁种子表面是无法达到解毒目的的。以花生仁为例,应选择无霉菌、无皱纹、颜色正常的花生仁进行食用。值得注意的是,黄曲霉毒素对热量非常稳定。常见的烹饪、烘焙等处理方式只能破坏少量毒素,紫外线辐射也无法破坏食物中的毒素。虽然高温处理能破坏较多毒素,但仍无法完全破坏。例如,油炸或砂炒花生仁时,温度达到205℃,黄曲霉毒素B1仅减少65%~69%。化学除毒法则更为有效,如氧化法和碱法。使用Cl2、ClO2、SO2、SO3、NO3或5%次氯酸钠(NaOCl)等化学物质可以达到除毒效果。特别是5%NaOCl,可以在几秒钟内破坏黄曲霉毒素,因此是常用的消毒剂。在食品生产中,加碱法也是常用的去毒方法,如食用花生油就经常通过加碱去毒。除此之外,还有生物解毒的方法。例如,黄杆菌可以破坏花生、玉米、奶油、饮料等食物中的所有黄曲霉毒素,并且这一方法已经通过生物鉴定得到证实。生物方法成本低、效果大,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解毒措施。(三) 防护措施对于那些在烧伤病房、真菌实验室工作或从事真菌毒素研究的人员来说,防护工作尤为重要。在进行真菌分离培养时,应佩戴口罩以防止孢子飞扬。如果操作台发生漏水情况,应立即使用新的5%次氯酸钠进行消毒。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和食物免受真菌及其毒素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