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本病征的核心治疗策略在于调整心脏功能,包括调节心率、调整心脏前后负荷以及增强心肌收缩力。
1. 心率调整
对于心率过慢的患者,我们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抗副交感神经药物如阿托品0.5~1.0mg,或者通过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0.5~1.0mg/250ml)来增加心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心率,还能增加心脏的出血量。对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情况,除了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外,还需要使用起搏器。若室性心动过快,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转复心律。
2. 心脏前负荷的调整
心脏前负荷指的是左室舒张末压。通过增加回心血量,可以提高心脏排量。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输血补液,以此来增加血容量和心室充盈压。
3. 心肌收缩力的增强
在适当扩充血容量之后,如果低心排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就需要使用药物来增强心肌收缩力。例如,静脉注射10%氯化钙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对于心率增加且血钾不低的患者,可以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对于动脉收缩压较低的患者,需要滴注儿茶酚胺升压药。多巴胺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它不仅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还可以在大剂量下收缩血管。另一种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心脏排血。
4. 减轻左心后负荷
左心后负荷的增加会减少心脏排量。这主要取决于左室容量和主动脉阻抗,而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两个因素,从而增加心脏排量。硝普钠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它可以降低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左房压等,从而影响心脏排量。
二、预后
本病征的预后与多个因素紧密相关。低心排血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治疗开始的时间早晚也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术后机械梗阻的程度、残余分流或逆流的程度等也会影响到预后。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
本病征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精细调整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