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景色最美的地方 大理十大最美景点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大理景色最美的地方,它们是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旅游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大理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大理南诏风情岛、双廊、大理蝴蝶泉公园、大理云龙县诺邓景区,帮您了解大理十大最美景点的详细信息,供参考选择。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理崇圣寺三塔旅游区占地1000亩,分为两大部分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景区最出名的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坐落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中心和风光秀丽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丽片区,背靠秀美的苍山,东临碧波万顷的洱海,东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会场0.5公里,距崇圣寺三塔2公理。也是为《天龙八部》影视剧拍摄投资兴建的一个大型影视拍摄基地。
大理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旅游区
石宝山·沙溪古镇旅游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距大丽高速公路15公里。景区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由石宝山和沙溪古镇二部分组成。石宝山,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滇藏茶马古道”与“西南之路”上的一颗璀璨艺术明珠,总面积25平方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一个支脉。沙溪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上的寺登街是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和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古集市。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由苍山、洱海两部分组成,地跨大理、洱海、漾濞等市、县,总面积79700公顷。大理苍山洱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兼属自然遗迹类别,其中包含三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其以保护古冰川遗迹,高原湖泊自然景观,弓鱼等特有鱼类,名胜古迹及苍山冷山林为目的。
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
鸡足山景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因山顶耸西,尾掉东南,前有山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也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气势磅礴,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临其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人称“绝顶四观”。
大理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
新华白族旅游村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AA级景区。新华村原名石寨子,坐落于云鹤古城以北7公里处,距丽江机场12公里,村子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全村有1149户人家, 5227人,白族占总人98.5%,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寨子。新华村是一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村寨,早在南诏时期,先辈们即以手工艺品加工制作养家糊口,“鹤川匠人”的美名传誉海外。景区以银都为亮点、以水乡为特色,融观光购物于一体,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民族工艺品加工基地和旅游商品集散地。
大理南诏风情岛
大理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洱源县东南端的双廊乡境内。该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故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 ,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 大理南诏风情岛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项目之一,并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定点接待单位。岛上风光旖旎,海天一色,风月无边;千年古榕枝繁叶茂,幽穴古洞盘曲交错;岛屿四围水清沙白,苍洱百里壮景尽收眼底,可谓"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双廊
双廊镇位于大理市东北部,洱海东北岸,东靠宾川鸡足山,南接挖色镇,西临洱海,北连上关镇,东北方与鹤庆县黄坪镇接壤。双廊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而得名——双廊。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
大理蝴蝶泉公园
蝴蝶泉公园,国家级AAAA景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境内,因园内蝴蝶泉这一奇异的景观得名,且驰名中外。蝴蝶泉是一个方形潭,占地约50平方米左右,池中泉水清澈,泉底铺着鹅卵石,水从白沙中涌出,还不时冒着气泡,四周砌有大理石栏杆。公园内种有凤尾竹、圣诞树等林木,泉后的松林、柏林、棕榈林、茶林、杜鹃林、毛竹林,蝴蝶泉边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树种。
大理云龙县诺邓景区
诺邓景区是以云龙县城诺邓镇为中心的诺邓景区,包括诺邓千年白族古村、天池、天然太极图、虎头山、沘江古桥梁等景观。诺邓村过去一般称为“诺邓井”或“诺井”,“井”就是盐井。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公元前110年,今安宁、大姚、云龙已产盐。从西汉至南北朝时期,云龙为比苏县,古白语中“比苏”即“出盐地”的意思,汉朝设置比苏县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