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上榜(语言明了寓意深沉)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

生活百科 2023-01-17 20:57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春宵上榜(语言明了寓意深沉),分别有游金山寺、和子由踏青、赤壁赋、花影、上元侍宴、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春宵、后赤壁赋、望海楼晚景,告诉您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宋神宗熙宁三年,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轼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清求外任。熙宁四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游金山寺》。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贯穿全诗的是浓挚的思乡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官场生涯的厌倦,希望归隐田园的心情。此诗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幻景与现实相结合,意象巧妙,变化莫测。

和子由踏青

和子由踏青》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以强烈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回忆并描述了眉山人踏青的热闹场面,抒发了对故乡及亲人的眷念之情。该诗不但内容充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而且在艺术上以平易自然见长,风格清新,形象生动。此诗为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正月诗人在凤翔所作。苏轼弟苏辙时在京师侍父,当看到北方新年之初的异域风俗,不由想起了家乡眉山岁首乡俗,便写下了《踏青》、《蚕市》诗二首。苏轼应弟之作也和诗二首。这是其中之一。

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是文赋中之佳作,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花影

《花影》是苏轼著平起入韵七绝中的一首。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借物抒怀,比喻新巧,意新语工,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这首饶有趣味的小诗,大约创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是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面上写花影,实际上是影射王安石,对王安石新政的不满。

上元侍宴

《上元侍宴》,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绝。在元祐七年八月,苏轼自扬州以兵部尚书诏还,九月到京,后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守礼部尚书任。此诗是元祐八年(1093)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苏轼侍从皇帝观灯而作的应制诗,为宋王朝歌功颂德。在封建时代皇帝临朝,礼仪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战战兢兢。此诗描写上元之夜群臣在殿前等待皇帝驾临的景况。诗人借仙风、通灵殿、红云、玉皇来比喻宋宫景象以及宋朝皇帝,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亦可见其构思之奇巧。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该诗创作于神宗元丰七年。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在宋神宗时期做所。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

春宵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在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望海楼晚景

《望海楼晚景五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各具情韵。第一首写江潮来势很快,气势壮观;第二首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第三首写江上的秋风隔岸传送人们的呼唤声和钟鼓声;第四首写傍晚时望海楼下的乐曲声和雅客和诗拜月的流风;第五首写夜晚江上的渔船灯火以及歌声笑语,让人如痴如醉。全诗用雪堆、银山、金蛇、青山、秋风、玉笙、船灯、歌鼓等意象来描绘钱塘晚潮以及海天闪电等江景,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