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上榜(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中国最霸气的十首诗词

生活百科 2023-01-17 19:51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过零丁洋上榜(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分别有入川题壁、观沧海、大风歌、不第后赋菊、过零丁洋、金鸡报晓、出塞、天马歌、满江红、垓下歌,告诉您中国最霸气的十首诗词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入川题壁

《入川题壁》是清代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石达开在被迫退往西南,进入四川的时候所写。这时作者的处境十分困难,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豪迈的英雄气概,依然不减当年,他所念念不忘的争取目标仍是消灭满清民族敌人。石达开,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观沧海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大风歌

《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全诗共三句,由过去而现在而将来,浑然一体。语言质朴,风格雄劲。前二句写天下平定,后一句写渴望求得猛士守御四方。整首诗凝聚着作者对帝业和故土的感情,表达了刘邦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慨。

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遭际;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武汉大学教授苏者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由于结尾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宋诗鉴赏辞典》)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一首打油诗。朱元璋登基称帝时,吟过一首《金鸡报晓》的打油诗,其诗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俗不可耐却又不同凡响的口气,抒发了其登基的喜悦之情和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让文武百官们统统地伏在阶前,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出塞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它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天马歌

《天马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杂言诗。安旗先生考察李白乾元二年(759年)流放夜郎中途遇赦的行踪和心情,认为初夏,还至江夏,以为天地再新,复有用世之意,遂作此诗。此诗以天马自况。先写其早年精力弥满得意飞扬之状,次写其年齿衰老遭人遗弃苦况,重点尤在后者。末二句求人汲引,已不复当年气概,显系暮年穷途低颜之辞。通过李白在高压的痛苦下,使得他的灵魂发生扭曲的悲剧中,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对一个天才的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从而更加理解诗人痛苦的心灵,更加痛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此诗既是咏天马,也是喻李白自己,二者浑然一体,声情并茂,表现了李白的二重性格,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满江红

《满江红》出自南宋的《岳武穆疑文》,一般认为作者是岳飞。他的《满江红》字体雄浑峻拔,笔墨飞动。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岳飞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垓下歌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但爱却是长存的,《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