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管理与诊断方法是什么
介绍甲状腺结节:了解、评估与应对
近期,许多单位在体检时增加了甲状腺检查项目,结果发现了不少甲状腺结节,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担忧。甚至有一部分甲状腺结节在手术后被确诊为甲状腺癌,让许多人一听到“结节”就感到恐慌。但实际上,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甲状腺结节。医学上的定义是:甲状腺内的非连续性损害,与周围的甲状腺实质有明显的区别。只有在彩超或CT上被检测到的才被称为甲状腺结节。那些能触摸到但在彩超上未能证实的,不能诊断为甲状腺结节。而那些体检未能触及,仅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结节则被称为“甲状腺意外结节”。
那么,为什么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实际上,甲状腺结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通过触诊的检出率为3%-7%,而借助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检出率可达20%-76%。这可能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前,体检中的甲状腺检查多采用外科触诊的方式,难以发现小的甲状腺结节,还与检测者的经验有关,因此结节的检出率较低。摄入碘的含量过多也可能是一个原因。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长期食用含碘量高的海鲜,再加上日常饮食中的碘盐,可能会引起碘过量。
那么,什么样的结节需要评估呢?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它们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的结节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声音嘶哑、压气感,甚至呼吸和吞咽等压迫症状。而5%-15%的甲状腺结节可能是恶性,即甲状腺癌。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不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也有很大影响。甲状腺结节评估的关键是良恶性的鉴别。
这也正是人们谈“结”色变的原因。大于1厘米的结节需要评估,因为它们有更大的恶性可能性。少数小于1厘米的结节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评估,如超声发现可疑恶性、有淋巴结病变、结节生长迅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等情况。而对于极少数没有以上特征的小于1厘米的结节,从花费和获益比来看,即使恶性也可能无需处理。
那么医生是如何评估的呢?美国甲状腺协会认为最重要的检查是血清TSH(促甲素)和甲状腺超声。高分辨率的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可以获取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形态等重要信息,同时评估颈部区域淋巴结的状态。不建议将CT、磁共振、PET-CT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但通过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并帮助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对于初步判断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大多数良性结节可以每隔6-12个月进行随访。如果大小稳定,以后的随访间隔可以延长至3-5年。如果在随访中发现结节明显增大或提示有恶变的征兆,需要及时到甲状腺专科就诊。
甲状腺结节虽然令人担忧,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真实情况、正确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能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