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治疗与预后:肾病与急性肾静脉血栓的征途
在疾病的治疗领域,我们踏上一个充满挑战的征途。对于肾病与急性肾静脉血栓的患者来说,每一步治疗都至关重要。
一般治疗:保温、给氧与控制感染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准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的纠正工作需特别注意,同时我们要避免过多的钠和水摄入,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尿毒症的治疗:针对尿毒症,我们需要采取特定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度过这一难关。
纤溶治疗:对于急性患者,尿激酶或链激酶是有效的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静点或导管直接给药,可以溶解血栓,改善肾功能,增加尿量。其中,尿激酶的用量为2万至5万U,连续输入葡萄糖溶液中,疗程持续14天。尽管链激酶的效果不如尿激酶,且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儿童肾病合并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局部导管输入被证实无主要副作用。
抗血小板凝聚剂:双嘧达莫(潘生丁)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凝聚剂。前者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形成;后者的用量应较小,以抑制前列腺环过氧化物转化为血栓素A2,从而达到阻止血小板凝聚的效果。
手术治疗:过去的观念主张在血栓形成紧急情况下进行肾切除手术,但现在我们更倾向于综合保守治疗。对于儿童患者,手术应避免在急性期进行。如果2个月后肾功能仍未改善或存在恶性高血压,可选择肾切除术。大多数单侧病变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病情会有所好转,但部分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氮血症、无尿或少量尿,这时需要进行肾静脉造影,如有栓塞,应通过腹腔进入,切开静脉取出血栓。
至于预后,情况相当严峻。新生儿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95%。目前,通过综合保守治疗,死亡率已降至20%。但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肾功能恶化是主要的预后不良因素,尤其是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会加剧肾功能恶化。栓塞并发症如成人肺栓塞和儿童无症状肺栓塞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征途上,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迎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