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虫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囊尾病潜伏期约为三个月。其临床表现因囊尾虫的数量、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反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者可能毫无症状,仅在尸检时才会被发现。根据囊尾虫的寄生部位,主要可分为脑囊尾病、眼囊尾病以及皮肌囊尾病。
脑囊尾病最为常见,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占比高达52%~85%。脑囊尾病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皮质类型:囊尾虫主要寄生在运动中心的灰质和白质交界处。若昆虫数量少且不活动,则无症状。若寄生在运动区,则可能引起癫痫,症状可能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短暂抽搐,或持续性癫痫。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组织萎缩,出现头晕、记忆丧失、视力障碍、幻觉、精神异常、痴呆等表现。病程长短不一,可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2. 脑室类型:囊尾虫通过血液循环到脑室脉络丛,并随脑脊液循环到第四脑室。这种类型的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加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或出现小脑扁桃体疝。这种现象被称为Brun症状,或体位改变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颈部强直、头部强迫等。
3. 蛛网膜下腔或颅底类型:主要病变为囊尾虫性脑膜炎。其症状主要由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和蛛网膜粘连引起,包括头痛、呕吐、颈部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综合征。预后较差。
眼囊尾病的发生率在囊尾病中占1.8%~15%。囊尾虫可寄生于眼睛的多个部位,如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寄生于视网膜的囊尾虫可能导致视力丧失、视网膜剥离和失明。寄生于玻璃体和前房的囊尾虫则可能使患者感到有黑点或阴影飘动。
皮肌囊尾病的表现为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中,结节呈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有弹性。头颈部和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这些结节不痛不痒,可分批出现并自行消失。肌肉内的结节可能导致肌肉肿胀,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假性肌肥大。
囊尾虫还可能寄生在舌头、口腔和声带中。在心脏、肝脏、肺、肾脏和腹腔等器官也有大量的囊尾虫感染的可能,但在尸检中诊断较为困难。整体而言,囊尾病的病程及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及囊尾虫的具体寄生部位而有所差异,需结合专业检查进行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