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健康知识 2025-04-01 00:56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一)治疗篇章

疟疾肾病虽具挑战,但并非不可战胜。预防为先,治疗则针对原发病为主。

氯喹,此药物在控制疟疾发作方面表现出色。口服首剂1.0g,第2至第3天,每日服用0.75g,总量控制在2.5g。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维持剂量应低于或等于0.25g/日。静滴时,首剂为1.5g,第2至第3天则减量。面对恶性疟疾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严峻挑战,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双嘧达莫(潘生丁)或少量肝素,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尽早进行腹部透析。

再来看青蒿素,这款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疟药物,源于中药青蒿,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无性生殖裂殖体具有快速、强大的杀灭作用。其毒性低、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疾患者。其复发率较高。口服首剂1.0g,6至8小时内再服0.5g,第二天和第三天各0.5g。其衍生物如蒿甲醚也可用于肌肉注射。

伯氨喹可防止疟疾复发传播。口服剂量为每日26.4mg(相当于盐基15mg),连续服用14天或每日39天.6mg(相当于盐基22.5mg),连续服用8天。对于G-6-PD缺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此药以防止肾脏损伤。一旦发生黑尿热等不良反应,应立即使用氯喹、青蒿素或蒿甲醚进行救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疟疾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可能表现为增殖性肾炎,但抗疟治疗反应良好。一般而言,抗疟治疗后一个月左右,肾小球肾炎会消退,尿液恢复正常。抗疟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肾脏损伤。对于蛋白尿患者,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对于部分选择性蛋白尿患者,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可能有助于缓解病情。而对于非选择性蛋白尿患者,皮质激素的影响可能较差。

(二)预后篇章

疟疾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如疟原虫类型、患者免疫状态及并发症等。对于简单的急性感染病例,在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无论是间日疟疾还是恶性疟疾病例,抗疟药物治疗后一般能迅速控制发作。危险疟疾发作常见于无免疫性的恶性疟疾病例,尤其是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和高疟疾地区的儿童。当恶性疟疾爆发时,所有年龄段的居民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些病例往往因诊断和治疗延误而恶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危险疟疾的不断认识与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原本被视为危险的临床表现实际上并不危险。例如,胃肠道疟疾虽常见但多数预后良好。而脑疟疾虽是危险疟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死亡率已有所下降。至于疟疾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其预后随着原发病的变化而转化。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