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我们惹不起
核心洞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场潜在的危机。它的起源深深植根于冠状动脉阻塞的突然恶化,这一病理过程源自粥样瘤表面纤维斑块的破裂,从而引发血小板粘附。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缺血区域出现部分闭塞性血栓形成,但由于造影过程中的识别难度,其实际发生率可能被低估。
你是否曾经经历过心绞痛的惊险瞬间?这种疼痛绝非普通,它常常伴随着心肌的严重缺血。在血管收缩药的短暂影响下,管腔直径变窄,导致心肌氧供减少,从而触发自发性(静息性)心绞痛。动脉压力增高和心动过速也会加剧心肌的氧需求,从而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每一个症状都是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
不稳定型心绞痛,位于劳累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阶段,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不良临床预后。这包括初发性心绞痛、劳动性心绞痛恶化、静息性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变化,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这些患者有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这种心绞痛的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在休息时也会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后三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这是极其危险的。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预警信号。
深入研究揭示,在许多不稳定心绞痛的情况下,导致心肌缺血的并非氧气供应不足,而是氧气供应的减少。在临界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轻微的氧气供需失衡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肌缺血和不稳定心绞痛。这种缺血状况在一天内的变化显著,尤其是早晨,由于冠状动脉储备较低,严重缺血的风险尤其高。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这场“战争”?由于冠心病是人类的重要死因之一,且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这包括一级预防(对未患病的人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和二级预防(对已经患病的人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或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愿每位读者都能珍爱生命,关注健康,远离心绞痛的困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最好的防护盾。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