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实现自防自治
核心提示:预防哮喘的有效措施及其研究热点
哮喘,这一慢性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针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小组,在分子遗传学和炎症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哮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小组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对哮喘易感性的基因研究。他们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TNFα-308多态性基因与哮喘的明显相关性。这一基因变异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各个民族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这一发现为预防哮喘的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小组还探索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在哮喘中的可能作用。ACE的改变可能参与哮喘通气肺功能的损害,其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为哮喘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除了基因研究,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他们首次系统研究了专业人士的哮喘患病率,样本数量达到50,558人,涉及各行业的工人。北京的哮喘患病率为1.25%,石化等特殊职业的患病率最高。这些发现揭示了空气污染与哮喘之间的关联,对于识别高危个体和切断病源具有指导意义。
高金明教授强调,通过早期干预和标准化治疗,哮喘患者可以实现自我预防和自我治疗。北京协和医院自1993年起推动哮喘预防教育,成立哮喘患者协会,举办免费讲座,建立随访门诊。这一举措促使北京多家医院加入,形成了覆盖50万人口的北京哮喘预防网络。在这一网络下,65%的哮喘患者达到自我预防和自我治疗水平,治疗费用降低了35.9%,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保持生活环境整洁、远离污染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哮喘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小组的不懈努力为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出现,为哮喘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