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糖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探究老年人空腹与餐后低血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分析
老年人的低血糖问题不容忽视,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空腹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包括胰岛B细胞瘤、胰岛外肿瘤、外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严重肝病、乙醇性以及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对于餐后低血糖,大多与胃切除术后引发的滋养性低血糖、乙醇性影响、早期型糖尿病以及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有关。
二、发病机制阐述
我们的身体细胞,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细胞,无法储存糖原,它们的能量供应完全依赖于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血糖浓度的正常波动范围在早晨空腹时为3.3-5.0mmol/L,餐后混合血糖为6.7-7.2mmol/L。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减少时,低血糖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的分泌,以补偿性提高血糖水平。但如果低血糖状况持续,可能会导致脑细胞功能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逆转的损伤、昏迷,直至死亡。
那么,低血糖的发生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1. 胰岛素分泌不当或增加,如胰岛素B细胞瘤会独立分泌胰岛素,不受低血糖的抑制。过量服用磺脲类药物也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外源性胰岛素的过度使用也是一个原因。
2. 餐后胰岛B细胞的反应性胰岛素分泌过多。比如,胃切除术后吃富含单糖的流质饮食会导致早餐后低血糖反应;在2型糖尿病早期,尤其是肥胖者,B细胞反应延迟,胰岛素分泌高峰落后于血糖高峰,导致晚餐后的低血糖反应。
3. 胰岛素样活性物质增多。
4. 胰岛素拮抗物质的减少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
5. 肝糖输出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肝炎、肝硬化、肝充血、肝癌等肝细胞损伤广泛的情况,会导致肝糖原储存减少,糖异生减少。空腹饮酒,特别是肝病患者,由于乙醇氧化成醋酸后的生化反应,也会导致糖异生减少,从而引发低血糖。
对老年人来说,低血糖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