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另外一个极端躁狂症
深度解析:躁狂症与双相障碍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主要表征是显著的情绪低落,有一类疾病的表现却与抑郁症截然相反。这类疾病中的个体常常经历长时间的情绪过度高涨,无缘无故地感到极度快乐,精神始终充沛。他们的思维活跃,思维反应快速,言语增多。即便只睡几个小时,他们依然精力旺盛。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也自信能轻易完成。行为方面表现出鲁莽和冲动,如挥霍无度、易为小事发脾气,行为轻率不负责任。若此类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并对个体的生活、工作或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躁狂症。
躁狂症的症状与抑郁症形成鲜明对比。抑郁症表现为“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而躁狂症则呈现“三高症状”,即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活动增加。尽管躁狂症对生活的影响不如抑郁症那么显著,但情绪极度高涨的躁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冲动、伤人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躁狂症患者的情绪高涨程度并不显著,他们大多处于轻躁狂状态。在此状态下,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自信满满,往往能在某些领域取得较快的成就。躁狂患者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情绪上的异常,很少主动寻求医疗帮助。
现实生活中,单纯的躁狂症患者相对较少,更为常见的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的情况。患者在某个时间段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后转为躁狂状态。在抑郁和躁狂情绪发作之间,通常有几个月的中间缓解期。这种疾病被称为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治疗难度高于单纯的抑郁症或躁狂症。患者处在抑郁情绪时和处在躁狂情绪时的治疗方法不同。并且,双相障碍的发病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更为密切,因此药物干预在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稳定其波动的情绪。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坚持下去至关重要。
在理解和关注这些情绪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应持有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并坚持治疗是走出困境的关键。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增强对这些情绪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消除歧视和误解,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