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肌萎缩侧索硬化这一疾病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临床报道陆续涌现。尽管病例数量有限,但这一病症的临床治愈难度相当大。
治疗方法一:综合法
取穴:我们主要选取大椎、手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等穴位作为主穴。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酌情选取命门、气海、血海、太冲、脾俞、内关、关元、鱼际等穴位作为配穴。
治疗方法:在对主要穴位进行治疗时,每次选择4~5个穴位,配置1~2个配穴。进针时,需稍微向前倾,缓慢推进,直至患者感到肢体麻木,此时即可出针。对于其他穴位,我们采用紧插慢提的补充手法,留针时间为15~20分钟。治疗期间,间隔进行补针。完成注射后,对命门、气海、关元、脾俞等穴位,使用无疤痕的皮肤艾灸进行3~7强的热疗。颈部、脊柱两侧以及肌肉萎缩的部位,需要用皮肤针进行中度的敲击,直至皮肤潮红,轻微出血。治疗的频率是,第一个疗程每天一次,第二个疗程则是隔天一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5天。
治疗方法二:体针
取穴:体针的主穴为华佗夹脊,配穴包括大椎、脾俞、肾俞以及肌萎的远近经穴。
治疗方法:以华佗夹脊穴为主,有针对性地轮流刺激相应的穴位。采用迎随补泻法,尽量获取穴位的气感应,留针时间为30~45分钟。每天进行一次针刺治疗,第一个疗程不得少于90天,间隔视病情而定,但通常不得超过90天。第二个疗程可隔日进行一次。与此配合内服软索丸以及外练八段锦,以增强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目的。虽然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我们有望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