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脑栓塞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心脑血管疾病涵盖广泛,对于患者而言,除了接受必要的治疗,日常的护理与调养同样重要,特别是饮食方面的照顾。面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脑栓塞,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答案的面纱。
一、探寻心脑血管栓塞的根源
心脑血管栓塞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
1.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2. 脑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堵塞远侧动脉。
3. 血流动力学因素,如低血压等引发的脑缺血。
4. 血液学因素,如高凝状态、血液黏稠度增高等。
二、老年人心脑栓塞应对策略
1. 调控慢性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是脑栓塞的潜在诱因。确保血压平稳至关重要,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措施之一。调节血糖,控制血脂,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必要手段。
2. 劳逸结合:中老年人在保持充足休息的也要适度活动,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预防脑梗。
3. 高压氧治疗:对于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之道
1. 一般处理:卧床静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注意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 脱水降颅压:是治疗脑栓塞的主要手段,目的是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高渗脱水剂、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栓塞的症状表现
一、大脑中动脉栓塞
主干栓塞时,患者会呈现病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若优势半球的主干遭遇栓塞,可能会出现失语、失写和失读等症状。大面积的梗死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甚至引发昏迷、脑疝或生命危险。深穿支或豆纹动脉栓塞则可能引起独特的偏瘫症状,一般无感觉障碍或同向偏盲。各皮质支栓塞可能导致面部和上肢的偏瘫,并伴随多种语言障碍。偶尔还会出现局灶性癫痫等罕见症状。
二、大脑前动脉栓塞
此类型的栓塞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肢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肢瘫痪。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碍以及强握反射,甚至伴有尿潴留。
三、大脑后动脉栓塞
此类栓塞可导致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半身感觉减退伴丘脑性疼痛,肢体舞蹈样徐动症以及各种眼肌麻痹等症状。
心脑血管栓塞的病因及分类
心源性脑栓塞
心源性脑栓塞在脑栓塞中极为常见,约75%的心源性栓子会栓塞于脑部。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手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可通过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的异常通道,直接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反常栓塞。
非心源性脑栓塞
栓子的动脉来源主要包括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当斑块破裂或粥样物逸入血流时,可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会引发脑栓塞。其他少见的栓子包括脂肪滴、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
来源不明
尽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仍有少数病例无法确定栓子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