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梗塞这一常见的脑科疾病愈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脑梗塞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可能直接影响脑部功能。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脑梗的护理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目录
脑梗塞的护理措施
脑梗塞的危害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有前兆
脑梗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梗塞的护理措施
1. 病人需绝对卧床2至4周,床头抬高15至30度,以降低颅内压,减少梗塞机会。要避免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引发再出血。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3.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两次,每隔两小时翻身扣背一次,防止口腔溃疡和褥疮的发生。
4. 重视心理护理,教会病人放松技巧,保持开朗心境,增强对各种紧张状况的耐受力。
5. 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6. 康复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活血化淤、改善脑供血和营养大脑,具体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脑梗塞的危害
脑梗塞不仅可能导致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还可能引发痴呆。特别是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至60岁的男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必须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是一种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的疗法。它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这种疗法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
脑梗塞有前兆
脑梗塞前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若出现这些前兆,应立即就医。
短暂性视力障碍,是脑梗塞的早期预警信号之一。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语言与精神改变,如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等,以及个性突然改变,如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血压波动伴随头晕眼花或耳鸣等也是常见的先兆表现。
困倦与嗜睡也是重要的报警信号。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脑缺血严重恶化,约80%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前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持物体失落等,也是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甚至有的会出现剃须刀落地现象,即持刀刮脸时,突然感到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随后可恢复正常。这是颈部转动时,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
对于脑梗塞的检查,CT和MRI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们可以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改变,并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或闭塞。腰穿检查可以了解脑脊液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风心病、心律失常等证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重要提示作用。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脑梗塞,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