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开始自制欢宜香了

健康知识 2024-01-16 16:5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今天糖尿病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网友开始自制欢宜香了。在古时,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宴会祭祀,香,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人爱香,自然也善制香,发展到今天,古法制香工艺如今已经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南京市公布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 项)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8 项)。制香技艺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制香的传承由来已久,明代香学巨作《香乘》卷十四法和众妙香中,记载着江南李主帐中香的香方,其中一方,我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鹅梨帐中香”。这款香,也被南京老门东一家名叫沸氏香铺的店,以金陵传统制香工艺,复刻出来。
         “鹅梨帐中香”传说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所制,在荧幕中其实也曾演示过。“这鹅梨帐中香的制法可不一般,先称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然后再将鹅梨去了中间的瓤核,将香末倒进去,再将鹅梨顶继续盖好,然后再用那个小银瓮把这个称好,放在火上蒸三馏。”——影视剧《甄嬛传》
        虽然剧中说得已极其详细了,也不是看了就能学会的,真正的制香,作为一种非遗技艺,是有很多考究的。除了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独特的手艺传承外,我们国家还有香道师这种职业,类似于调酒师,需要对香料文化、历史有熟练的了解和应用,才能考取这种职业的资格证书,成为一位合格的被国家认可的香道师。
        继续说回“鹅梨帐中香”,靠着剧中的台词形容为味道香甜,以及对蒸煮过程中,香甜梨汁反复浸润沉檀香料,果香和木香合二为一的想象,确实能把它的味道在脑海中还原一二。到了店里一闻,确如想象,鹅梨的细腻香甜,中式香独有的温润雅致,帐中香的氤氲缠绵,都能从“鹅梨帐中香”中闻到,而香味之间的流淌、过渡却又是想象所不及,唯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的部分了。
        能闻到“鹅梨帐中香”已经能极大地满足好奇,但说到最好奇的,还是“害得世兰好苦”的“欢宜香”了。大名鼎鼎的“欢宜香”,为什么少有复刻呢?原来不同于有明确记载的“鹅梨帐中香”,历史上,却没有明确的“欢宜香”的配方,自然就很难复刻。
        剧中的“欢宜香”由七种香料组成,分别为藿香、苜蓿、甘松、白檀、丁香、煎香以及麝香。《备急千金方》中的衣香方中也有三种类似的香方,或许其中一种正是“欢宜香”的原形。配料一零陵香、藿香、甘松香、茅香、丁香、苜蓿、泽兰。配料二零陵香、藿香、甘松、苜蓿、白檀、沉水香、煎香、麝香。配料三藿香、丁香、甘松香、麝香、沉香、煎香。
        这几种配料除了麝香,恰巧这家香铺正好都有,那么按照“欢宜香”配方,排列组合,自己动手DIY配一个手工香囊出来,会是什么味道呢?把“零陵香、藿香、甘松香、茅香、丁香、泽兰”混合碾压,做出的随缘版“欢宜香”香囊竟然出奇好闻,香味浓郁悠长却不暖反偏冷,还带着一丝药香。
        除了这种满足好奇心的组合,香铺中有很多基础香料组合,作为DIY手工香囊的参考推荐,也能自己在网上查询感兴趣的配方再去店里制作。将各种香味排列组合生出神奇的变化,是种很新奇的体验。
        随便一提,南京的文创产品真的很卷,店里很多联名香品文创。不光精致,连名字也是极尽巧思,很难不好奇,很难不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一定非要是严肃沉闷,当我们用轻松开放的心态去了解非遗,接触非遗,而后产生的“对非遗的一点认知和兴趣”也许就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