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得腹膜炎=死亡? 中研院解锁冠状病毒
喵咪如果发烧、食欲不振、腹部膨胀,主人要当心了!猫可能是感染无药可医、高致死率的猫传染性腹膜炎( FIP)。目前FIP诊断困难而缺乏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了解决兽医的当务之急,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徐尚德副研究员与台湾大学分子暨比较病理生物学研究所张惠雯副教授跨领域合作,发现冠状病毒更细微的分子结构及致病过程,将有助未来疫苗设计与检测,以及开发相关医疗方法,解决爱猫族长久以来的棘手问题。
冠状病毒新发现 了解构造将有助治疗及预防
较为人所知的冠状病毒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及中东呼吸道症候群(MERS),由于冠状病毒表面棘状蛋白的突变造成分子细微的改变,从原本的宿主果子貍及骆驼演变到感染人类。,如同钥匙开锁,冠状病毒透过表面的棘状蛋白辨识出宿主细胞表面受器分子的立体结构,进而感染,,若能了解病毒棘状蛋白的更细微构造,将有助于解开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过程与方法的秘密。
跨领域合作 高分辨率发现新治疗药物
结合病毒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跨领域知识,研究团队透过质谱分析技术,鉴定棘状蛋白表面的转译后修饰糖化构造,并结合分子仿真计算,以及冷冻电子显微镜单分子结构重建分析方法,巨细靡遗地将棘状蛋白表面所覆盖的糖衣原子分子构型一一重现,形成迷彩糖衣。
研究团队成功创建高分辨率的第一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表面的「棘状蛋白分子模型」。徐尚德表示,此模型提供了FIP致病机转更细微的分子层面认知,并发现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结合、致病的新机转,有助开发疫苗及治疗药物。
生物信息比对同源病毒 盼能套用在相关领域
,研究也进一步发现,FIP的模型结构与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的棘状蛋白分子构型截然不同。未来若透过生物信息比对同源病毒的基因串行以及表面棘状蛋白分子结构,亦可获得更多信息,以预测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特殊分子结构域。此研究创建的研究方法也将套用在其他冠状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相关研究,预期对社会经济与国民健康医疗有重要贡献。
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该文章《猫咪得腹膜炎=死亡? 中研院解锁冠状病毒》由网友『失她失心i』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