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也有「卡管」困扰!掌握2个时机点,标摆脱管束人生
乳癌患者也有「卡管」的困扰!乳癌治疗中,人工血管是常见且必备的工具之一,而在化疗甚至标靶治疗后继续留置人工血管,却大有人在。不仅可能会担心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之外,也会影响生活行动。乳癌病友的人工血管该不该拆?何时拆?医师表示,掌握2个时机点,可以提早挥别「管束人生」。
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教授、罗东博爱医院副院长叶显堂和患者合影。
1名65岁的玉燕女士,曾经在乳癌治疗中因为靠人工血管输注标靶药物,而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几次打脖子静脉血管时,觉得「痛死了」!她去年左侧乳房莫名出现5块钱硬币大小的瘀青,就医确诊为早期HER2乳癌,肿瘤直径约3.8公分且癌细胞已侵犯淋巴,手术切除病灶后需接续化疗和标靶药物治疗。在术后药物治疗期间,却因多次人工血管感染,而引起发烧和呕吐等不适,直到完成化疗。
后来,在医师评估下拆除人工血管,将剩余的标靶治疗以新剂型药物替代,才摆脱反复感染和行动「卡管」的困扰,不但恢复正常的行动力,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调查74%乳癌癌友希望能尽快移除人工血管
乳癌防治基金会公布一项人工血管设备问卷调查报告,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教授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在情况许可之下,74%癌友希望能尽快移除人工血管,且如果有新的治疗选择出现,期待早日完成移除心愿者更高达99%。其中,曾经发生过人工血管并发症的病友,100%都希望拔除,更有6成渴望一年内或更早拆除人工血管。
调查也发现,希望早日拆除的原因除了感染等并发症之外,52%的病友认为人工血管影响手臂的活动;43%病友觉得有异物感、不舒服,睡觉时需常常调整姿势。甚至约2成病友常因设备人工血管而感到心情不好。
乳癌也有「卡管」困扰!掌握2个时机点,标摆脱管束人生
65岁的玉燕女士(右一),曾经在乳癌治疗中因为靠人工血管输注标靶药物,而吃了不少苦头,甚至有几次打脖子静脉血管时,觉得「痛死了」!
乳癌病友人工血管该不该拆?何时拆?
乳癌病友的人工血管该不该拆?何时拆?一直是医界讨论的话题。张金坚教授表示,乳癌治疗会用到多种静脉注射型药物,而为减少患者挨针次数、缩短护理人员查找血管的时间,以及减少反复打点滴引起的瘀血或出血等问题,科学家便发明了人工血管及其用法。,人工血管对人体来说毕竟是一个异物,研究已发现人工血管长期留置体内,可能增加感染、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血胸或气胸等潜在风险。
罗东博爱医院副院长叶显堂表示,人工血管的「拆」与「留」,是生活品质和癌症复发机率的拉拒战。以乳癌类型中恶性较高的HER2阳性乳癌为例,过去医界认为患者在完成半年的化学治疗和一年的标靶治疗后,人工血管仍需留置体内2年以上,以免癌症复发时需重新找位置装设人工血管的麻烦。,随着医药进步,HER2阳性乳癌迈入化疗合并标靶治疗的时代,患者复发风险已大幅下降,越来越多医师倾向「能及早拆就拆,有需要再装」的作法。
【拆除人工血管2个时机点】
第1个时机点HER2阳性乳癌患者确诊或复发时,标准需接受约半年化疗和一年的标靶治疗,当两种治疗都结束,人工血管即可功臣身退,是为第一个时机点。
第2个时机点皮下注射剂型乳癌标靶药物的问世,药物不需经静脉输注也能发挥相同的抗癌效果,有机会让人工血管在化疗结束后即拆除。
相较于传统静脉注射剂型的乳癌标靶药,从冲洗人工血管、配药至等待药物慢慢滴进静脉血管中,过程需耗费数个小时,患者每次施打皮下注射剂型标靶药只要5分钟,过程就像打预防针一样简单又快速。
虽然尽早拆除人工血管是绝大多数乳癌病友的冀盼,新剂型标靶药物的发明也有机会缩短人工血管留置人体的时间,但每个人的病况和照护情况不同,建议患者先与医师充分沟通,再决定合适的人工血管拆卸时机。
该文章《乳癌也有「卡管」困扰!掌握2个时机点,标摆脱管束人生》由网友『〆我们的幸福.』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