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 翻转人声-耳科权威吴哲民回首20年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本书特色


*以32位从婴孩到银发案例的真实故事,现身说法提供经验分享。

*认识听损、助听器、人工耳蜗最新信息,以及实用的相关团体与医疗补助。

*作者20年的人工耳蜗之路,对后辈具关键性启发,更「医人医心」造福大小听损者。

*透过丰富照片,让本书更有温度,轻松看懂作者数十年的行医精华。

*本书不仅适合一般民众作为预防性卫教,或病患家庭吸取知识与经验,适合耳科新生代医师汲取前辈的精华淬炼。

部份精彩内容


*风速女孩的逆转胜

在田径场上像风一样快的她,谁能看出她是听损女孩?一出生就双耳极重度听损、6岁植入人工耳蜗、目前才就读国三的许乐国小六年时光在歧视、轻蔑、言语攻击、自卑中度过。所幸国中时遇到伯乐教练,在田径中找到自信,2017年12月才接触栏架竞赛,她努力克服障碍(起跑慢一拍、身体平衡感差),2018年秋季开始屡屡夺冠,截至2019年4月累计获得七面全国赛金牌(100公尺跨栏六金、100公尺一金,皆与一般选手同场竞赛),她将努力跨向「听障奥运」舞台。听损又如何?当它成为动力,自信光芒更耀眼!

*听损儿也能成为资优生

今年台大大三学生的家瑄,1岁半时因没有发出任何语言,就医被诊断有极重度听损,2岁多植入人工耳蜗。家瑄小时候常会觉得睡一觉醒来就能突然听见了,长大后才知道这只能是梦想。认真接受长期听语训练后不仅字正腔圆,中小学是各项朗读、演讲比赛常胜军,更展现写作方面的优异天赋,学业成绩均获得市长奖,以杰出成绩考进台大。她的表现说明了只要努力,听损孩子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更优秀。

谁说聋哑是她的宿命

15岁的敏岚出生在一个听障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士,而她也逃不过这个宿命,生下来就是个极重度听障的孩子。敏岚的爸爸因手语沟通受限,饱尝艰辛,生活与工作常碰壁,他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女儿的世界要比我好」!于是听从医师建议,在敏岚3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如今敏岚聪明伶俐,还能担任双亲的随身手语翻译员,自己的听、说能力也不输一般人。

跳出「声」动舞曲

20岁的杨昕,从小就很喜欢跟着擅长舞蹈的妈妈一起跳舞律动,拥有良好的舞蹈天赋。4岁开始学跳舞,舞蹈伴随着她成长。但长大后却因听力出现问题,较难掌握现代舞及芭蕾舞,所幸植入人工耳蜗之后,节奏清晰明快的街舞表现得非常出色!杨昕没有因为听力受损就放弃梦想,而是换条路继续「舞」动她心爱的梦想。

失聪不绝望!解决问题陪孩子顺利成长

「你的孩子是个聋子!」面对这残忍的宣判,师韦的爸爸心想这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四处寻求偏方未果,决定让孩子开刀植入人工耳蜗。由于师韦的父母都是老师,对师韦施以循序渐进的步骤性听语复健,效果极佳。如今师韦已是20岁的气质帅哥,听、说能力俱佳。「感恩、忏悔」四个字陪他们度过难关,不抱怨、接受一切,然后积极面对、勇敢解决问题,一切都会过去,只留下心中满满的收获。

*从不会说话到演讲冠军

昱玟一出生便双耳失聪,2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开始早疗听语训练,前三年父母带着她每日不间断地奔波上课,生活中也要随时复习,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昱玟才能说出不算完整的句子。所幸努力是值得的,昱玟嗓音轻柔独特,父母为了让她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国小、国中报名参加听障生朗读与演讲比赛,表现惊艳、屡屡夺冠;她更将挑战国中一般生语文竞赛,要让大家看见听障生的表现不逊于一般人。

听损不是瑕疵,有瑕疵的是自己的心

20岁的梓惠,一出生就双耳极重度听损。2岁、3岁半时两耳皆植入人工耳蜗,升小一之前都在密集的听语训练中度过。同学问「妳为什么不去特教班?妳的听力障碍会不会传染?」让她哭得很伤心。老师开导她「听损不是人生中的瑕疵,有瑕疵的是自己的心。」此后,梓惠敞开心胸、勇敢面对,让听损不再是瑕疵,如今听语状况稳定,已是医学院公卫系学生。梓惠认为,上天给你关闭一道门,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走出听损的阴霾,听见希望

目前就读明星女中的雅文,出生时左耳即听力缺陷,小时候发展迟缓,7、8岁时才检查出有中重度听损,所幸右耳听力正常。小学六年级某天突然听力全失,让她错愕、难以接受。医师建议配戴助听器也毫无用处。无法与同学聊天、上课像在看默剧,她的心情跌到谷底,回家和家人吵架、躲在房间,从此封闭心门。心疼她的父母于2015年2月为她安排右耳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语训练,她终于又能听见梦想的声音;2018年7月,左耳也植入人工耳蜗。如今她已走出听损的阴霾,听见希望,再也不怕与人沟通,重返信心!

为母则强!想要听见孩子的声音

「我想要听见!」这些坚持的毅力、耐力及动力,都来自于育慈为孩子负责的使命感。从第一个小孩开始,只有助听器搭配唇语,经常鸡同鸭讲,很遗憾错过太多亲子交互。到了第二个孩子时,无预警地听力全失,连助听器都无效,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为了不希望成为孩子的负担,也不愿意利用「小孩当自己的耳朵」,于是决定植入人工耳蜗。如今有了第三个孩子,经由人工耳蜗的加持,和三个孩子的沟通更顺畅、交互更甜蜜,育婴过程的哭闹声,都像是美妙的乐曲!

自己的人「声」自己救

淑美是高频听损患者,用助听器辅助时听不清晰、音质差,近一半是用猜的,感觉很累、严重影响沟通能力,也无法持续她热爱的护理工作。为了改善听力及人际沟通能力、重返职场,经过医师及团队审慎评估有五成以上成功机率的情况下,淑美坚决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果然,人工耳蜗于术后展现效果,已重返职场的淑美很开心地说,如今句子中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比以前戴助听器时好太多了,很高兴当时做了正确的决定!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找对医疗方式

68岁的廖俊松先生为台塑企业资深元老,现任台塑集团「华亚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委员」。右耳听力丧失多年,左耳听力正常;但于2018年年底疑似耳中风,左耳听力受损,从此双耳完全听不到!经过2周高压氧治疗无效、5周耳内类固醇注射仅有点起色;为了提高听力接受效率,决定进行左耳植入人工耳蜗。廖俊松术后恢复良好,对人工耳蜗赞不绝口,因为若没有恢复听能,他只能提早退休。廖俊松鼓励听损者不要绝望,「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耐性寻找适当的医疗方式」。

◆作者简介  吴哲民


学经历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1999.7~2014.6)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耳科中心临床研究员

?台湾耳鼻喉科医学会理事/听语委员会召集人

?台湾耳鼻喉科医学会杂志「人工电子耳综论」撰写人

现任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耳鼻喉部耳科资深主治医师

?长庚大学医学系部定副教授

?台湾耳科医学会理事

?澳洲科利耳大中华区外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健保署特殊材料专家咨询委员

?国际学术期刊编辑 

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该文章《人工耳蜗 翻转人声-耳科权威吴哲民回首20年》由网友『Erina-wei』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