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松采阶段性策略 降低骨松骨折机率
骨质疏松常被认为是更年期女性才会有的问题,但其实骨质疏松在男、女性都会发生,并且随着现代人生活型态的改变,已非老年人专属的疾病。成大医院家庭医学科吴至行医师表示,台湾民众对于骨质疏松的意识低,因骨质疏松并没有明显症状,往往都是到了骨松骨折时,民众才知道原来自己有骨松的问题,并且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时间,等到真的骨折时才要靠喝牛奶、晒太阳来补骨是缓不济急的。
研究证实骨松预防药物可降低脊椎骨折风险55%
吴至行医师说明,在今(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有一项针对骨松预防的大型试验发表,该试验纳入2000名65岁以上、还未发生骨质疏松的低骨量(T值于-1~-2.5)妇女,以预防性注射的方式,每18个月施打一剂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来延缓骨质流失,试验为期6年,并鼓励参与试验者以饮食来补充钙质。此研究发现,给予预防性药物可有效降低更年期后妇女脊椎骨折风险55%,成效相当显著,平均每15人即有一人可从中受益(NNT=15)。这也表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骨松问题应更积极处理,能降低老年人骨松骨折的风险,建议届龄更年期的男、女性都应定期检测骨质密度,若发现骨量下降即应尽早介入预防。
护骨分阶段 晚年才有好骨力
现在常可见到保健食品或汉方营养品广告具有保骨功效,吴志行医师表示,一个人的骨质高峰在20-30岁即已决定,要存骨本应在30岁前进行,透过营养、运动方式来增加骨量、骨密度;等超过这个年龄,则应该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延缓骨质流失」来护骨,民众也要开始创建这种分阶段的骨骼保护策略,到晚年时才能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减低骨折风险。
骨松高危险群 定期筛检+骨松药物积极预防
吴至行医师更表示,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减少,骨质会快速流失,一生中发生骨松骨折的机率高达三成,平均每3人即有1人。其他骨松的高危险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类固醇的自体免疫疾病患者,也会有骨品质较差,骨质流失快的问题,骨松的预防应该更积极。目前有临床数据发表支持的骨松药物,仅有两种有预防效果,除了每18个月施打一次的针剂外,另有一种口服药物也有效,50岁以上的民众可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筛检,并与医师讨论骨松的预防方式。
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该文章《预防骨松采阶段性策略 降低骨松骨折机率》由网友『●年尐輕誑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