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携手传统治疗 最新癌症治疗双拍档
一直以来,只要说到癌症,几乎所有人就是联想到「不治之症」四个字。癌症也的确是国人近年来的死因第一位,几乎每四个国人就有一个死于癌症。以往的治疗,除了手术外,就是传统的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过去二十年来,标靶药物的积极研发也让癌症的治疗更添生力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恢复攻击癌细胞
在免疫机制正常运作的状态下,人类的身体会将外来物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判定为「异物」,而称作T细胞的免疫细胞则会展开攻击这些异物。人体免疫系统有所谓的免疫检查点蛋白,扮演「踩煞车」的作用,避免身体对抗细菌、病毒等,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避免除了攻击异常细胞外,而伤及人体的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可强占这些免疫检查点蛋白,利用它们压抑人的免疫反应,降低免疫系统作战能力。目前研发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非常的多,台湾目前已经上市且广泛使用的为杀手T淋巴细胞变性4(cytotoxic T-lymphocyte protein 4,以下简称CTLA-4)抗体以及进程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 1,以下简称PD-1)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打破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握手言和的约定,让T细胞恢复功能去攻击肿瘤细胞。
原来是免疫细胞被「同化」助癌
一般都知道,人体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外来的病毒、细菌及寄生虫,而癌症的产生与免疫力息息相关,究竟为何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无法杀死癌细胞一直是科学界想要解决的一大谜题。过去科学界主要努力的方法包括想办法增强免疫力或是想办法训练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辨识癌细胞,近几年科学家才发现,原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不能杀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够强或是无法辨识癌细胞,而是因为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私下偷偷与癌细胞握手言和了。
透过免疫治疗 临床看的到疗效
虽然免疫治疗看起来会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主力,也不是全然都是优点而无缺点。以副作用来看,免疫治疗不是没有副作用,相较之下常常是发生得较晚,而且与引发自身免疫相关,如腹泻、内分泌系统失常及间质性肺炎等等。相较于传统化学治疗的副作用如掉发、恶心呕吐、身体虚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而且让病人的生活品质低下。
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头颈癌以及泌尿癌。实际上,目前进行中的临床试验初步报告看来,几乎所有的肿瘤都可以看到疗效。
免疫治疗有限制 非人人都可以
是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免疫治疗,比方说以肺癌为例,有肾丝球过滤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以下简称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以下简称ALK)突变的病人,其主力治疗仍应以标靶治疗为主,而非免疫治疗,又比方一些自体免疫疾病或是需要长期使用大量类固醇的病人,也不适合使用免疫疗法。,目前免疫治疗仍是相当昂贵的治疗,健保也尚未给付,对大部分病人来说仍是一大负担。
目前的临床试验已经朝向免疫治疗合并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是多种免疫治疗合并在一起的方向前进,,找寻精准的肿瘤标记来优化个人化治疗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轴之一。在免疫治疗这个生力军加入癌症治疗后,相信接下来的十年,癌症的治疗会突飞猛进,治愈癌症也将不会再是个空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