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对的方法,勇敢做自己
「曾经我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甚至不惜公然和前辈在会议中对立,
到头来,理想仍不能落实,只落得人际关系不好。
也曾闷着头,心想什么事都自己来就好,
结果每天忙到昏头,案牍劳形,工作更没效率。
在职场上如何既表达自己,
又能在不破坏人际关系下,让事情顺利推展。
原来最终的关键,还是在圆融的沟通。」-黄柏勋
人是群体的动物,透过分工合作,才能创造灿烂的文明。
人与人间相处难免会有摩擦,毕竟每个人的出身背景、价值观不同,人生经验也不同,当碰
到事情时,所下的决策判断一定不同。
当同辈之间意见相佐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长官下达命令和你认知的正确做法不同该怎么办?
当你以过来人身分下达指示,但新人却不懂你的意思,那时又该怎么办?
沟通是个课题,好的沟通让事情更有效率,不良的沟通则让事情卡住,甚至可能坏了大事。
如何沟通,是要做自己,还是当乖乖牌?
出身自心理系的黄柏勋老师,对这样的问题非常关心。
◎八年心理科系扎根研究
坦言在二十岁之前,自己只是个平凡到不行的人,柏勋甚至平凡到想要停下来思考,自己是怎样
的人。
功课总是稳稳的,但没有到绩优的程度;没特别让长辈烦心,但也没有什么技能特别突出。柏勋
在成长时期是个乖乖牌,很认真的照师长吩咐做事,中学也考上了台南一中,那时就这样照着「正常
的脚步」,反正大家都是这样一路走来,就跟着大家走就对了。
只是那时候柏勋心中就隐隐有个疑惑,如果人生就是这样「按部就班」,是不是无趣了些?
那时并没有人对柏勋提出什么个性上的质疑,事实上,他的人缘还不错,只是有时候朋友来找他,
和他分享事情,他觉得提不出什么想法;当他看到朋友难过心情不好时,自己虽然情绪受影响,可是
也同样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一天下来,柏勋觉得,「人」这种生物其实有各种可能,看看这社会上有这么多杰出的人,
他们有特别的人格特质,让他们做出不凡的事;但也有很多负面的案例,有人伤心崩溃,有人得到精
神病症,有人情绪失控做下终生后悔的事。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而自己又是怎样的存在?「我」只
是大团体中的一个小螺丝钉,还是「我」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考大学的时候,因缘际会之下,柏勋的分数落点可以考取心理系。就这
样,柏勋为了研究自己,更想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他考上了心理学系,并且在大学四年后又继续深造
四年,成为心理学硕士。
在心理学这个领域里,有三大领域,即临床心理师、咨商心理师,以及研究人类基础心智历程的
基础心理学。前二者,都牵涉到一对一的问诊,柏勋觉得这类的工作不合他的旨趣,于是选择第三个,
这和他当初念这个科系的初衷相符,他想要了解基本的心理情境,他希望在心理疾病尚未发生前,可
以先进行处理以及预防,因为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处理就比较麻烦。这样的学问,有助于生活的实际应
用,有机会可以协助朋友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这样的学问若应用在商业上,可以透过改善企业内部关
系,或者提振士气……等等,有助企业成长。
基于自己的兴趣及实用双重优点,柏勋投入心理研究,有了八年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这也让他在进入职场后,可以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职场的各种人际关系。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该文章《找到对的方法,勇敢做自己》由网友『风捎不走思念』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