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百百种?原来差别有这些
茯苓是自古以来最常被使用的药材之一,健脾、利湿少不了它。常听到的有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有什么区别?《康健》请教中医师一次完整解答。
茯苓外观雪白,飘着淡淡香气,清代慈禧太后用它做茯苓饼,赏赐有功大臣;台湾街头巷弄的平民小吃四神汤,其中一味药就是茯苓。
台湾中医药品质医学会理事长张景尧表示,市面常见的茯苓多为雪白色薄片状,但新鲜的茯苓其实是一种多孔菌科的真菌菌核,生长在赤松、马尾松的根部,成熟时呈现不规则块状,外皮为黑褐色,并带有黏液。依据茯苓部位的不同,名称有别,功效也有些微差异。
过去的野生茯苓多长在古老苍松之下,西汉《淮南子》曾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清代着有《辨药指南》的学者贾九如则说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之灵气而结」,让茯苓多了股灵秀之气。
现代则改由人工栽培在山坡地,台湾的茯苓以中国大陆为主要进口地。张景尧就曾赴中国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大别山区)的茯苓产地,与药农一起采收、炮制茯苓。
中医师教你这样分茯苓
白茯苓
外观为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位,新鲜采收后切成薄片或丁状,晒干后即是,市面常见的茯苓就是此部位。
功效补脾益心,利水渗湿。主要功用在治疗因脾虚造成的消化不良、晕眩、心悸、失眠等症状,也可以消除水肿。
茯苓皮
外观茯苓外表削下来的黑色外皮,晒干后即为茯苓皮。
功效利水消肿。临床上常用的五皮饮由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五加皮、地骨皮组成,治疗脸部浮肿、四肢水肿都有良好效果。
茯神
外观茯苓包附松树根生长,采收后切片晒干,横切面会有茯苓与松树根。由于树根头尾粗细不一,每片茯神也会呈现不同大小。
功效宁心安神。安神的作用较白茯苓更强,临床上使用茯神、龙齿等做成安神定志丸,可以治疗失眠、多梦。
赤茯苓台湾很难买到!
介于白茯苓跟茯苓皮之间的暗褐色部位。除了利湿,还可以祛热,针对泌尿系统发炎、下焦湿热、小便出血、灼热等症状有治疗效果。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登录的五淋散。由于在台湾较难买到真正的赤茯苓,建议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土茯苓其实不是茯苓!
虽然名称与茯苓相近,但土茯苓其实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的干燥根茎,功效也跟茯苓不同,主要用在清热解毒,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疮疡等。《本草纲目》搜风解毒汤是代表方。
茯苓性平、温和 健脾利湿常用药
「茯苓性味甘、淡、平,主要用来健脾利湿,」张景尧表示,脾虚、体质偏湿的人容易导致水肿胀满、消化不良、心悸晕眩、失眠多梦、恍惚健忘等症状,茯苓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茯苓属温和平补的药材,临床上经常用来与各种方剂搭配。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113个处方,茯苓就用超过40次。张景尧举例,常用的四君子汤、归脾汤、五苓散、猪苓汤等都含茯苓,用途十分广泛。
就现代药理来看,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可以用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增加食欲,癌症使用放、化疗的病人服用茯苓,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不仅是中医的常备药,茯苓也被大量运用在常民料理中。路边常见的茯苓糕,就是由中国福建地区流传而来,将米、茯苓及其他配料磨成粉蒸熟而成。张景尧说,茯苓糕可健脾宁心,补益气血,适合年长者或体弱的人服用(茯苓糕做法请见40页)。
茯苓选用小技巧
1.不用特别挑外观一般认为愈完整、大片愈好,但中医师指出,药材大小与药效没有直接关系,差异在于卖相好坏。干燥保存、没有熏硫的刺鼻味是选购重点。
2.压碎后再煮汁茯苓干燥后水分不易渗入,建议把药材压碎,增加与水分的接触面积,目前部分优质药材的茯苓就是裁切成方块丁状,煮汁时能释放出较完整的有效成分。
3.至合格中药房采买台湾目前茯苓皆为进口,选购时要注意有完整包装,清楚标示产地、有效期限等规定需揭示之信息,最好附有QR Code,可用手机扫描读取检验相关数据和消息。
药材提供台湾中医药品质医学会理事长张景尧、正瑜参药行老板庄雅美
跟中医师到产地小旅行
1.人工种植的茯苓,会将菌种太空包放置在松树干上方,菌种透过树干生长后会结成茯苓,又称「茯苓个」。
2.采收后的茯苓,会将外皮削下,外皮、中层、内里都可作为药材使用。
3.削下来介于茯苓皮与白茯苓之间的部位,晒干后就成为「赤茯苓」。
4.「茯苓个」去皮加工后则为「白茯苓」,再裁切成片状或丁状,晒干后就可为中药材使用。
该文章《茯苓百百种?原来差别有这些》由网友『刹那清欢』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