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正常值是多少 rbc代表什么意思
一、rbc正常值是多少
rbc正常值成年男性范围为4.0~5.5×1012/L 成年女性范围为3.5~5.0×1012/L 新生儿范围为6.0~7.0×1012/L。
rbc代表什么意思 rbc即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rbc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rbc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rbc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和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人类的rbc是双面凹的园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6um~8um。
由于这种特别的形状而且体积比较小,所以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较大,使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渗透细胞内外。rbc的细胞膜含有特别的多醣类以及蛋白质,这种结构因人而异,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13个rbc(女性大约为4~5百万/立方毫米血液,男性为5~6百万/立方毫米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出血造成的现象。睾丸酮也具有刺激rbc生成激素制造rbc的功能。
在人的rbc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占血球总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种血细胞,在干重9%时,占94%,随着氧分压的变化与氧结合或游离,但它的解离曲线和纯血红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rbc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在rbc内,存在有碳酸脱氢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离子的可逆反应中起触媒作用。rbc运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强。
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熟的rbc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rbc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类rbc是双凹盘状,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物质更容易通过其细胞膜。
男性rbc380万~600万个/mm3;女性380万~550万个/mm3。血液中大部分成分为rbc,rbc会将肺部的氧气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并将二氧化碳带出。
rbc数量减少时,氧气的搬运能力会降低,变成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增加过多,血液会变浓,不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rbc非常小,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里含有500万个rbc,人体内的rbc数可达250亿个。rbc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高原居民和新生儿可达600万/mm3以上。从事体育运动或经常锻炼的人rbc数量也较多。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15g/100ml,女性为11~13g/100ml。
二、血常规检测包含哪些
1、红细胞计数(RBC)
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rbc正常参考值:
成年女性rbc正常参考值(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rbc正常参考值(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
2、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血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染色性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on)3%~8%
3、血红蛋白(Hb)
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值: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170~200g/L(17~20g/d1)
4、白细胞计数(WBC)
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的所含的白细胞数目。白细胞是集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WBC值的高低可提示累计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儿童(5~12)×109/L(5000~12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
三、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祝你健康无忧!
四、血常规指标分析参考
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计数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降低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红细胞压积(HCT,又称红细胞比积)
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本文来自http://www.jk51.com/ 健康无忧网
如果以上关于rbc正常值是多少 rbc代表什么意思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