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用补气药易“上火” 气有余

健康知识 2023-05-29 09:0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一些人因工作劳碌、精神紧张或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而出现口舌生疮,也有人因外感时邪而牙龈肿痛,甚至鼻子出血,大家便会说这个人“上火了”。

  朱丹溪(公元1281~1358年)的学术思想中,主要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等。

  宋代的《局方》一直盛行至元代,即朱丹溪所处的时代。当时医者因滥用辛热燥烈中药而造成严重的伤阴劫液之弊。朱丹溪目睹其害,潜心研究,深有所得,而著《局方发挥》一书。书中剖析误用辛热燥烈中药之害,在纠正用药时弊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主张养阴抑阳,并把这个观点贯穿整个人生。朱丹溪的主要摄生原则是“幼年不宜过于饱暖,以护阴气。青年当晚婚,待阳气成长。婚后当节制房事,摄护阴精”。今天重温这一段话,对现代养生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气有余便是火”是指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的证候,也包括由于五志过极,色欲无度,相火妄动,饮食厚味等引起的阴虚阳亢、气郁化火而产生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的证候。

  朱丹溪认为正常人应是“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也就是说,健康人应气血协调,运行通畅。气血是相依相成的。血有赖于气的推动而运行,气有赖于血的供养而发挥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的作用。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一旦失调,便会发病。

  有鉴于此,正常人是不能乱用扶正补益药的。一旦乱用,势必要打乱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平衡。扶正补益药专为虚证而用,虚证又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调治之后务必保持气血阴阳相对平衡。若乱用人参、黄芪之类补气药,而不配以补血药,气血就不协调了。气为阳,血为阴,服补气药势必造成阳盛阴衰,阴虚生内热,虚热就自然地发生了,于是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热痛,心中烦热,尿赤便秘等症状,极易诱发各种炎症,进而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与免疫力。,乱用补气药,很可能产生“气有余便是火”的证候。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