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皆空! 是谁赶跑了医疗人力?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上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到台湾医疗产业有三大问题。第一,医疗人力缺乏,第二,医疗资源城乡差距太大,第三,医师过度专科化。在谈过医疗资源城乡差距之后,我们要回头看医疗产业「四大皆空」—人力缺乏问题。
目前,内、外、妇产、小儿、急诊这些医疗科别新进住院医师的招募,面临很大的困难。年轻的医师都不愿意投入这些科别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下列4点
1.这些科别的工作太忙碌,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
2.年轻医师在心态上已经不像他们的前辈,把医师当作一生的志业,而只是职业的选择。也对于这些可能会非常忙碌占据自己休闲时间的科别,更为排斥。
3.这些科别都要值夜班。这也是护理人员缺乏的大原因。尤其是年纪稍长的医师,以及结婚有小孩的护理人员来说,更会造成家庭的负担,更是造成护理人员离开职场、医院缺少护理人员的主因。
4.医疗纠纷的层出不穷,虽然发生医纠医疗人员被败诉的机率不高,但光是身陷其中本身,就已经会让许多年轻医师对容易发生医纠的科别畏惧却步。
三大问题当中,医师的极度专科化,更加大医疗人力缺乏的冲击。原先为平衡专科化需求,配套设计的家庭医师与急诊医师制度,对民众缺乏吸引力,民众的任何大小疾病,无论是眼睛红肿、或是头痛高 血压等问题,民众都早已缺省必须由专科医师来诊治,才能解决问题。
在美国,病患必须由家庭医师先诊治,无法解决之后,再转诊到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皮肤科、泌尿科等等。这个制度来到台湾,类似的专科医师的转诊制度无法落实,而这些科别的医师如果必须24小时接受来自急诊病人诊疗需求的照会的话,医师自然会无法负荷这种压力,而选择离开那些必须24小时到急诊处理照会的医院,转而选择能够自己决定看诊时间的诊所来开业。
于是,医师专科化的结果,造成大中小医院都缺乏这些科别的医师的状况,但这些科别的开业医师却到处都是的怪现象,就很容易可以理解了。现实的情况是,明明医疗服务的人力吃紧,目前全民健保因应财务危机的方法,却由于政治上的各种考量,几乎不会从让民众少就医的方向去努力,反而是不断把给予医院与医师的给付不断缩减,或是干脆祭出无论多少民众就医看病,给予医院医师的给付就只能这么多的「总额给付制度」。
不去减少需求,反而怪罪供给方供应太多而拚命删减支出的作法,也会让医院为了避免被健保核删太多,只好少雇用人,或者让更多的工作给同样人数的医疗人员承担,结果是,医护人员更为忙碌,而有更多人选择离开的人力缺乏窘境。
,台湾的全民健保更可怕、却少为大家所熟知的问题是,台湾的全民健保支出中,有四分之一是花在药费支出〈每年约一千五百亿〉,约有三、四百亿以上是花在医材上。如果再加上民众自费医材的支出的话,每年医材的支出也在五百亿以上。
而这些药品与医材的支出中,绝大部份都花在进口的药品与医材上。如果夸张一点的说,台湾全民健保每年五千亿以上的支出,光是药品与医材的花费也许可能超过二千亿以上。台湾的全民每年花了这么多钱在进口药品与医材上面,这些也全是花费台湾所有产业辛苦赚来的外汇。更糟糕的是,这些药品与医材的消费,虽然治疗了疾病、也许恢复了身体,但终究是生病了,并不能真正买回健康。
除了以上种种结构性问题,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我们还要面临全民健保的财务危机,以及因为人口结构大幅改变〈老龄化与少子化〉的财务与提供服务的人力危机,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再不立即寻求解决之道,维系台湾在经济十余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困顿环境下,还能维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机制—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与医疗进步,将会面临空前危机,甚至可能就在十余年内崩溃。这一连串的讨论,似乎相当悲观。下一次的专栏,我们一起来探索解答从哪里开始。
作者:王明巨 医师
.台大医院竹东分院院长
该文章《4大皆空! 是谁赶跑了医疗人力?》由网友『你我同渡余生』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目前,内、外、妇产、小儿、急诊这些医疗科别新进住院医师的招募,面临很大的困难。年轻的医师都不愿意投入这些科别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下列4点
1.这些科别的工作太忙碌,忙到没有自己的时间。
2.年轻医师在心态上已经不像他们的前辈,把医师当作一生的志业,而只是职业的选择。也对于这些可能会非常忙碌占据自己休闲时间的科别,更为排斥。
3.这些科别都要值夜班。这也是护理人员缺乏的大原因。尤其是年纪稍长的医师,以及结婚有小孩的护理人员来说,更会造成家庭的负担,更是造成护理人员离开职场、医院缺少护理人员的主因。
4.医疗纠纷的层出不穷,虽然发生医纠医疗人员被败诉的机率不高,但光是身陷其中本身,就已经会让许多年轻医师对容易发生医纠的科别畏惧却步。
三大问题当中,医师的极度专科化,更加大医疗人力缺乏的冲击。原先为平衡专科化需求,配套设计的家庭医师与急诊医师制度,对民众缺乏吸引力,民众的任何大小疾病,无论是眼睛红肿、或是头痛高 血压等问题,民众都早已缺省必须由专科医师来诊治,才能解决问题。
在美国,病患必须由家庭医师先诊治,无法解决之后,再转诊到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皮肤科、泌尿科等等。这个制度来到台湾,类似的专科医师的转诊制度无法落实,而这些科别的医师如果必须24小时接受来自急诊病人诊疗需求的照会的话,医师自然会无法负荷这种压力,而选择离开那些必须24小时到急诊处理照会的医院,转而选择能够自己决定看诊时间的诊所来开业。
于是,医师专科化的结果,造成大中小医院都缺乏这些科别的医师的状况,但这些科别的开业医师却到处都是的怪现象,就很容易可以理解了。现实的情况是,明明医疗服务的人力吃紧,目前全民健保因应财务危机的方法,却由于政治上的各种考量,几乎不会从让民众少就医的方向去努力,反而是不断把给予医院与医师的给付不断缩减,或是干脆祭出无论多少民众就医看病,给予医院医师的给付就只能这么多的「总额给付制度」。
不去减少需求,反而怪罪供给方供应太多而拚命删减支出的作法,也会让医院为了避免被健保核删太多,只好少雇用人,或者让更多的工作给同样人数的医疗人员承担,结果是,医护人员更为忙碌,而有更多人选择离开的人力缺乏窘境。
,台湾的全民健保更可怕、却少为大家所熟知的问题是,台湾的全民健保支出中,有四分之一是花在药费支出〈每年约一千五百亿〉,约有三、四百亿以上是花在医材上。如果再加上民众自费医材的支出的话,每年医材的支出也在五百亿以上。
而这些药品与医材的支出中,绝大部份都花在进口的药品与医材上。如果夸张一点的说,台湾全民健保每年五千亿以上的支出,光是药品与医材的花费也许可能超过二千亿以上。台湾的全民每年花了这么多钱在进口药品与医材上面,这些也全是花费台湾所有产业辛苦赚来的外汇。更糟糕的是,这些药品与医材的消费,虽然治疗了疾病、也许恢复了身体,但终究是生病了,并不能真正买回健康。
除了以上种种结构性问题,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我们还要面临全民健保的财务危机,以及因为人口结构大幅改变〈老龄化与少子化〉的财务与提供服务的人力危机,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再不立即寻求解决之道,维系台湾在经济十余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困顿环境下,还能维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机制—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与医疗进步,将会面临空前危机,甚至可能就在十余年内崩溃。这一连串的讨论,似乎相当悲观。下一次的专栏,我们一起来探索解答从哪里开始。
作者:王明巨 医师
.台大医院竹东分院院长
该文章《4大皆空! 是谁赶跑了医疗人力?》由网友『你我同渡余生』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上一篇:打鼾out!搞定枕头右侧睡助减鼾
下一篇:脂老虎:肥胖人群为何青睐科学减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