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抗药细菌扩散 抗生素管制新做法
在1940年代因青霉素(penicillin)的广泛使用以及链霉素(Streptomycin)的发现,使得因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或死亡明显降低;那时候几乎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都能用青霉素来治疗;但在短短的几年后发现,有效的比例只剩30%,目前则仅有15%;其他新的抗生素也同样出现疗效逐渐下降的问题。
长庚纪念医院林口院区抗生素管制小组指出,各式各样的抗药细菌越来越多,但药厂研发新药的速率却赶不上抗药细菌的增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抗药细菌出现最重要的手段。,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当下病人能够快速的顺利康复最重要,是否会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往往不是最优先的考量。,在医师使用抗生素时,往往存在「管制使用」与「自由选择」两难的冲突。
为了避免日后无药可用之地步,解决细菌抗药性问题确有其迫切性,也是医疗团队无可旁贷的责任。基于此理念,长庚纪念医院建置了一套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抗生素电脑化管理系统,这是一套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平台,在抗生素的管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执行之后发挥了明显的效果,很乐意将这套系统与大家分享。
※细菌如何产生抗药性?
长庚医院从2004年9月开始,建置了一套「电脑化抗生素在线审核系统」,当医师为住院病人开立后线抗生素时,这一套系统就会自动照会感染专科医师审阅病人的抗生素药品处方,使感染专科医师协助临床医师更适当的使用抗生素,让病人的用药安全更多了一层保障。
长庚医院这套电脑化抗生素在线审核系统具有许多特色,分述如下
●结合多元功能系统能提供病历摘要、检查检验报告、生命征象监测报告、现状用药记录、护理记录以及医疗影像等多元功能,辅助感染科医师判断抗生素使用之适当性。
●以病人为中心感染科医师借由以上工具,并考虑病人的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准则等,判断抗生素是否为最适合的选择,还有给药途径、剂量、次数、疗程是否适合病人治疗的需要。
●树立把关机制感染科医师将针对以上所判断之结果,选择同意使用、建议修改或现场审视病人;若选同意使用,则继续沿用抗生素;若选建议修改,则开方医师须修改抗生素;若选现场审视病人者,则须要会诊感染科医师实地诊视病人。每一次把关,都是为了能够更周延的保障病人用药的安全。,电脑系统还有其他的警示功能,例如自动提示病人以往的过敏记录、肾功能检查值等,均能辅助处方医师做为药物选择或剂量调整的参考。
●尊重医师自主电脑审核系统会给予48小时的缓冲时间,无论感染科医师的意见为何,基于医疗急迫性及尊重开方医师的医疗自主性,药师会对处方药品的用法、用量、频率、药物交互作用、病人过敏史等查核确认之后,先调剂这48小时内所需的抗生素,供病人治疗使用,不致于延误病人药物治疗时机。
●建立双向平台系统中最可贵的地方,是我们建立一套让病房医师及感染科医师互相沟通的平台;当感染科医师建议修改抗生素时,必须输入建议原因及意见,让开处方医师了解。开处方医师从而能够体会更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
●严密监控机制长庚医院感染管制委员会的抗生素管制小组,定期检讨抗生素的用量趋势。以林口长庚医院院区为例,每年审核四万多笔抗生素处方,建议修改的约15%。,经过分析发现,抗生素的使用确实会因为感染专科医师审核,而有显著的改变,后线抗生素的使用量显著减少,而且病人治疗效果的临床指标,如院内感染率、总死亡率、住院天数等,都呈现稍微降低的趋势。我们将此深具意义的成效,发表在国际抗生素期刊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IJAA),与全球感染专家分享我们的宝贵经验。
正确的抗生素管制观念,并非只有一味的管制不能使用后线抗生素,而是在最适当的时机、充份的佐证下,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落实的感控措施,例如正确的洗手,都是有效预防抗药细菌的方法。期待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能让人类在与细菌的对抗赛中,永远占有上风。
该文章《遏止抗药细菌扩散 抗生素管制新做法》由网友『相拥无语』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