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版】每天双手拍头40下 保住记忆力、远离失智症!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从菜市场回来,才发现忘了买萝卜;打开家门,才想起没有顺路买鲜奶;昨天刚讲过的事情,今天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复述一遍……诸如此类的情节,在你身上常常上演吗?年纪大了,该怎么减缓记忆力衰退?常常忘东忘西,以后会不会得老人失智症?

记忆力减退正常吗?关健在能否想起来

记忆力减退是自然的老化过程,但若衰退的情况很不寻常,就要注意是否为失智症的征兆。正常的脑力退化和失智症有时不容易分辨,但有一个明显差异在于一般脑力退化的人,忘记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后还会想起,而失智症患者一旦遗忘某件事情,就再也想不起来!

中医师周宗翰举例,若忘记某人的名字,别人提醒之后却还是想不起来且不认得对方;或是某天找不到某样东西,找到之后却想不起那个物品的用途和来源,这些类型的记忆力衰退,已经严重到被提醒也没用,那就不是单纯的「老糊涂」、「脑筋不好」,恐怕是失智症了。

失智症不只健忘 个性情绪都改变

从中医角度来说,老人失智症称为「文痴、善忘、呆病」等,不但会忘东忘西,出门后还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有些人甚至兼有幻觉、急躁易怒、焦虑、忧郁、多疑、行为不理性、大小便失禁等状况。

如果出现以下比较明确的症状,最好就医检查是不是失智症前期的症状;至于一般的轻熟男、轻熟女,则可以透过以下5招增强脑力、延缓老化!

【影音版】每天双手拍头40下 保住记忆力、远离失智症!

普通的记忆力减退是正常老化现象,如果被提醒后仍无法想起,恐怕就有失智症的危机。

这5个症状要小心 恐是失智症找上门

1.记忆力衰退快速,早上做的事情下午就忘记

2.对时间、地点、人物感到混淆,无法做些简单的工作

3.判断力减退,常把东西放错位置

4.心情时好时坏,个性、行为逐渐改变、难以沟通,做事不再主动、积极

5.穿着不干净或不合宜的衣着,不怎么在意外表。

睡眠对脑部影响大 中医延缓脑血管退化

周宗翰中医师指出,睡眠品质对于脑部退化与失智症的影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医对于早期失智与记忆力衰退的治疗,主要是舒缓脑力疲劳、促进脑部血管、改善睡眠状况等,借此延缓脑血管的退化,常用药物包含远志、柏子仁、川芎、钩藤、管花肉从蓉、天麻、红景天等(皆需由中医师对症下药,民众切勿自行购买),针灸方面则以耳针和头皮针为主。

经常打坐、做气功、腹式呼吸有助于促进气机循环,帮助强化脑部健康。

调整气机循环 打坐腹式呼吸有帮助

想要预防、改善失智症,适度的气功、打坐、腹式呼吸也有帮助。自律神经系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脏跳动的频率受大脑皮质影响,而大脑皮质的活动受呼吸频率影响,,从事上述活动以调整气机循环,大脑比较不会过劳,心脏的负担也会比较小。

针对日常保养,周宗翰中医师建议,不妨参考以下5个小秘诀,对于促进脑部循环、强化记忆力都有加分效果!

1.按摩百会穴、拉拉耳朵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许多经络的交会之处,可以经常揉压,醒脑开窍。,有事没事拉一拉耳朵,适度揉捏,也有补养元气的作用。

每天用双手的空心掌轻拍头部,可以帮助加强脑部循环、增强记忆力。

2. 双手梳头、轻轻拍头

早晨起床后,先喝杯温水,再简单做一些全身的舒展运动,活络筋骨;接着,用双手手掌从额头开始往后慢慢往后「梳」100次。再来,双手用空心掌轻拍头部,一次拍打40~50下,一天拍打2~3次,借由空心掌产生气流,可加强脑部循环。

3. 多吃黄色蔬果、核桃、黑豆

平日饮食应清淡,避免高糖、高盐、反式脂肪。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多摄取黄绿色的蔬菜和水果,这些蔬果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脂肪囤积,借此延缓机能老化。,也可补充滋肾食物,像是核桃、黑芝麻、黑豆、山药等。

常运动、多走路可以促进脑部循环、刺激大脑再生,帮助强化记忆力。

4.常常运动、活动手脚

多做有氧运动可以提供脑部氧气量,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维持30分钟以上。如果无法做到有氧运动的程度,常常走路也很好!平常多活动手脚,可以促进脑部循环、刺激大脑再生,也可以放松心情。

5.作息正常、心情愉快

每天作息要正常,还要避免心情郁闷、适度抒解压力,否则容易使脑细胞未老先衰!

多动脑才不会老 小工具辅助记忆

正所谓「多动脑,不会老」,除了注意运动和饮食,平常最好保持吸收新知、学习新事物的习惯;若担心自己健忘,可以把重要的事情大声复述或写下来,多利用记事本、便利贴等工具辅助,就能减少忘东忘西的机会!

  该文章《【影音版】每天双手拍头40下 保住记忆力、远离失智症!》由网友『像雾像雨又像风』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