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体湿常生病!5秘诀+2茶饮改善寒湿体质
老是觉得睡不饱,又有怕冷和水肿的困扰吗?受到不健康生活习惯和位处海岛型环境的关系,许多台湾人的体质「湿答答」,一到了冬天更容易形成又湿又冷的「寒湿体质」,三天两头挂病号。如何才能安然舒适地度过冬天?中医师提供5个保健秘诀和2道茶饮配方,帮助身体除湿祛寒。
感冒、腹泻、怕冷又水肿 寒湿体质健康问题多
叶濡端中医师表示,大多数寒湿体质的人,原本身体就比较虚弱,属于气虚或阳虚体质,舌头上有一层白苔。这类体质的人免疫力差,容易受外邪侵犯而感冒、感染、生病。而且,常常大便稀软不成形,容易腹泻或是吃到寒凉食物就拉肚子。
,因为体虚而来的寒湿体质,阳气不足,身体代谢率较差,不仅有怕冷、容易手脚冰冷、疲倦、嗜睡,却总是感觉睡不饱的情况,身体也会因体内水湿过多、难以排出,容易出现水肿和虚胖的现象。更严重时,身体甚至可能因气血循环不良,导致水瘤、肿块等实质的病变。
身体湿又寒!5大NG习惯害的
外在的环境和饮食、个人本身的健康基础,都可能造就湿寒体质的形成。叶濡端中医师归纳容易造成现代人出现寒湿体质的日常习惯,包括
1.饮食偏好生冷寒凉的食物。
2.常常淋雨、洗头不吹干、喜泡冷水浴。
3.长期居住于阴冷潮湿的环境。
4.不喜欢运动。适度的运动流汗,可以发散体内寒湿,若长时间坐或卧,动太少又缺乏流汗,容易累积寒湿。
5.长期过劳、休息不够、熬夜过度的人,则容易造成脾虚、肾虚体质,身体无法正常地运化与排除体内水湿,就会造成体内寒湿积聚。
冬天体湿常生病!5秘诀+2茶饮改善寒湿体质
叶濡端中医师表示,寒湿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有水肿、疲倦和生病感冒的情况。(图片提供/叶濡端中医师)
远离冬季病!寒湿体质保健5+2
由于冬季寒邪偏胜,加上台湾为海岛型气候,冬季气候较为湿冷,寒湿体质的人会更容易感受湿邪和寒邪所带来的健康影响,若想要舒适地度过冬天,日常保健需以「避寒祛湿」为首要任务,以减少寒湿邪气对人体的危害!
对此,叶濡端中医师提供5个冬日保健秘诀和2道茶饮食谱,帮助饱受水肿、手脚冷冰冰和常常感冒的寒湿体质族群,调整身体状态,促进气血循环,远离各种「冬季病」!
【冬日保健5秘诀】
1.冬日外出需避寒,尽量戴帽与口罩中医理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相较于其他部位更易受寒邪侵袭,则为呼吸道。
2.不淋雨、减少冷水洗手、不赤脚踏冷地板寒邪、湿邪容易侵犯人体的经络和关节,寒湿体质的人若不避寒湿,容易产生筋骨关节疼痛。
3.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热性饮食、酌量辛味食物寒凉食物伤人体阳气,增加体内寒湿,冬季多吃温热性食物,有助增加体内动能;适量食用辛味食物,如葱、姜、蒜,也有助发散体内寒湿。以下枚举常见食物的属性供大家参考
4.平日可多热敷腹部人体的「神阙穴」(即肚脐)、下腹的「气海穴」与「关元穴」,都是主管人体阳气的重要穴位,热敷或温灸都有助提升阳气,帮助驱散体内寒湿。尤其有痛经、不孕问题的女性,很多都是寒湿、虚寒体质,平常多热敷下腹,也有助改善妇科疾患。
5.冬日适当温泉洗浴蒸腾的温泉热气可发散寒湿。
肉桂蜂蜜茶。(图片提供/叶濡端中医师)
驱散寒湿推荐茶饮
【茶饮1/肉桂蜂蜜茶】
材料肉桂粉1茶匙、蜂蜜适量。
煮法以500c.c滚水加入肉桂粉,待水温稍凉之后再调入蜂蜜,搅拌均匀,温服。
作用补阳散寒暖胃,适合气虚、阳虚体质,借由益气补阳来驱散寒湿。
黑豆姜枣茶。(图片提供/叶濡端中医师)
【茶饮2/黑豆姜枣茶】
材料炒黑豆5钱、生姜带皮切片3片、红枣3颗。
煮法炒黑豆与700c.c.开水同煮,水滚后转中小火,再加入生姜片、红枣同煮20分钟。
作用补肾利水散寒,适合脾肾虚寒湿、容易水肿者,可直接利水散寒。
该文章《冬天体湿常生病!5秘诀+2茶饮改善寒湿体质》由网友『氧气是你』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