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可进补吗?常见3大迷思,医师解惑…
东北季风报到,气温骤降,与上周炎热的气候呈现明显差异,时序入冬,许多民众不禁想问「心脏病患可以进补吗?」,医师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民众,不宜过度进补,特别是要避免高钠重咸的锅物料理,以及会影响抗凝血药物效果的食材,因为这些隐形杀手,都会增加心脏疾病恶化的风险,千万不可小觑。
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心脏内科严元鸿医师表示,进入11月之后,天气开始变化,紧接着而来的冬季,一旦冷气团来袭,气温急遽下降,心肌梗塞的机率便显著增加,特别是心脏病常来得无声无息,若未及时发现就医,很容易增加死亡风险。
天气冷飕飕 冠心病别轻忽
身体本身就会因为环境温度产生对应的血管舒张或收缩,进入冬季之后,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户外时,更应多加注意,防止血管收缩导致周边的阻力上升,增加心脏的负荷,如果又产生冠状动脉狭窄,心脏得不到需要的氧气,就会产生心绞痛的症状。
而强烈的血管急遽收缩,更可能会让原本就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斑块破裂,产生超急性的血栓反应与血管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与心肌坏死,会危及家中长者的生命安全。
心脏病患可进补吗?常见3大迷思,医师解惑…
医师提醒,心脏病友进补一定要注意,避免高钠重咸的锅物料理。
心脏病患常见3迷思
严元鸿医师强调,根据卫生福利部最新的015年国人主要死因统计结果,在5岁以上人口之中,心脏疾病约占总死亡率1成,仅次于恶性肿瘤,对许多家庭来说,家人无预警的心脏病猝死,常令人措手不及。要避免心脏病引发猝死危机,有以下3个常见迷思需要厘清
迷思1心脏病患可以进补吗?
严元鸿医师解释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人,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抽烟等,不适合吃油腻、动物脂肪多、胆固醇高的补品,而大量进补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唯有饮食清淡才是上策。
特别是有心脏病的患者,需服用抗凝血剂,或是抗血小板药物,若进补食物中,含有丹参、当归等活血药膳,或是摄取富含维他命K的食材,如十字花科蔬菜、深绿色蔬菜等,则容易产生食物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药物效果,增加出血与心脏疾病风险,千万不可小觑。
迷思2没有家族史,不会得心脏病?
严元鸿医师解释冠心病是一种多因子疾病,目前所知除了家族史外,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抽烟习惯者,遗传并非单一因素,就算一对同住的父子皆罹患冠心病,也无法断定是遗传引起,有可能是类似的生活型态、饮食习惯,让同住的父子都患有冠心病。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家人在40岁以前就罹患冠心病,就很有可能是「早发性冠心病」,其受到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较小,遗传、体质的因素较大,若有此类家族史就要更加当心。
严元鸿医师(如图)强调,装心导管支架的病友,饮食无节制,仍会有心脏病复发危险。(图片/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
迷思3装了支架,饮食不节制没关系?
严元鸿医师解释冠状动脉心脏病后做了心导管、血管装支架,仅仅代表你冠状动脉内的血管狭窄已经接受处置,变得相对比较稳定一点点,但如果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血管再狭窄的机率仍高。
因为冠状动脉内支架,对身体而言也是外来物,如果没有规则使用药物,还是有机会产生支架内再狭窄,药物一定要规律服用,尤其是刚装设支架的第1年,这时候血管内皮尚未稳定,若不认真规律服药,配合规律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作息,甚至有心肌梗塞的风险。
凛冬将至 保护心血管刻不容缓
严元鸿医师提醒冬天对于心脏血管病友而言,是一个严酷的季节。心血管疾病容易因为气温降低而恶化,如果家中长者具有心血管疾病,认真的做好冬季照护的准备非常重要,尤其是要确实了解长者的疾病状态,与目前长期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才不会一时不慎误触禁忌,进补不成反而伤身。
该文章《心脏病患可进补吗?常见3大迷思,医师解惑…》由网友『腾出怀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