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吞胃药 真的没问题?
想到下午要做报告,胃就痛了起来。
忙碌得整天没时间好好坐下来吃,晚上才速速解决,狼吞虎咽一顿,胃又开始痛。
过量的咖啡、油腻食物、甜食,不仅让胸口灼热,口中还出现酸味。
紧张忙碌的生活、不正常的饮食与生活作息,愈来愈多人依赖胃药、胃乳过日子,甚至一吃就是一、二十年。
长期吃胃药好不好?能够治病根吗?又该怎样面对胃痛问题?
胃药四种 你吃对了吗?
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刘乃仁指出,最常见的胃药就是「制酸剂」,作用是中和胃酸。
制酸剂多半都是金属化合物,如铝盐、镁盐、钙盐等。
但制酸剂效果其实很短暂,一至三小时后,因为胃酸被药物中和,胃排空后,胃酸又会出现。
另一类胃药的作用方式,则是抑制胃酸分泌,如组织胺受体阻断剂,或是最新的氢离子帮浦阻断剂等,都属这一类。
还有一部份的胃药,是胃黏膜的保护剂。
而紧张焦虑引起的蠕动异常或胃痉挛,就和胃酸分泌关系不大,治疗时使用抗痉挛剂,解决平滑肌收缩过速的问题。
国泰医院肠胃内科主治医师洪志圣指出,一般在药局,可以买到的就是制酸剂,或是少量的组织胺受体阻断剂。
仅管许多人习惯性吃胃药,但胃药其实是有使用限制的。
,胃药不是多吃多好。
联安诊所院长、也是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郑乃源指出,制酸剂中的盐类可能产生腹泻或便秘的副作用。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摄取过多铝或镁,对身体有危害。
而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抑制胃酸效果强,但国外也曾警告,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营养素如铁、B12的吸收,或导致血液中的镁下降等。
胃药可能减弱其他药物吸收
许多人过去有「用药伤胃」的概念,总习惯要求医生在开药时附上胃药。
但郑乃源表示,会引发溃疡的药物不多,大部份是非类固醇的消炎止痛药等,医生在开立时,多会特别小心。
,在服药时,多半不需要特别另吃胃药。
而且,目前健保规定,需做胃镜才能开胃药,一般不经胃镜开的药只是制酸剂,效果不大。
有时候,多吃胃药还可能跟其他的药产生交互作用。例如抗生素、铁剂等,都可能因为抑制胃酸的药物,而妨碍吸收。
而血小板抑制剂也可能跟胃药中的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有竞争作用,这时多吃胃药,反而让原本的药物药效减弱。
,对某些胃病如胃食道逆流,药物无法根治,只能治标,不能依赖药物。
刘乃仁提醒,如果是溃疡,需要去看是什么问题引起溃疡。例如,如果空腹很久胃痛,可能是胃酸分泌过多,使用制酸剂可能有用。若是胃痉挛,则用抗痉挛药物。
但有人是过量使用阿斯匹灵而出现溃疡,除了使用胃药,也应该停用阿斯匹灵。若是因为幽门杆菌感染引起溃疡,则该治疗幽门杆菌。
郑乃源指出,在清除幽门杆菌前,溃疡一年的复发率达七成。但若成功杀死了幽门杆菌,复发率则降到一成以下。
这几年,可能因为幽门杆菌的治疗,台湾人发生溃疡的机率已经大幅下降,反而是胃食道逆流,因为饮食西化,吃甜点、喝咖啡等,病例愈来愈多。洪志圣根据临床经验观察,胃食道逆流的发生比例,几乎已超过胃溃疡。
胃食道逆流老是好不了?
以胃食道逆流来说,现在并没有方法来增强贲门的括约肌,只能靠抑制胃酸。
「正本清源,还是生活形态要改变,饮食要控制,」刘乃仁归纳,这疾病目前无法根治,生活形态、体重不控制,病况就反反复复。
,不可过度依赖胃药压制病况,忽略真正的身体问题。
郑乃源提醒,上腹疼痛,可能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肝、胆、胰脏的问题,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甚至是是胸腔肺部、心脏引起的疼痛,或是肿瘤等。发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还是建议求诊。
如果四十岁以上,有疾病病史、家族病史,或是除了一般胃痛外,还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排便习惯改变、贫血等,就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而不适合一直买胃药吃。
该文章《胃痛吞胃药 真的没问题?》由网友『心软是病』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