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迷思2:要求零检出?顶多未检出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质谱仪不仅应用在食品的检验,很多天文物理实验也都要靠它分析捕捉到的不明物质。 (本报数据照片)
食安问题连环爆,食品药物管理署对外陈述检验结果是「未检出」,但偏偏外界和立委希望「零检出」;专家表示,随着仪器的进步,有些原本被认为安全没问题的食品,愈来愈容易被验出微量有害物质。在检验的科学世界,若真要检验到含量为「○」,实在很困难。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何国荣说,「零检出」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台湾自创的名词,国外没有对应说法;希望它不会被解释为某一食品的某种含量为零,也期望它不会成为一个法律用语。因为学理上某种物质的完全不存在,是不太可能被证实的。
何国荣分析,近几年从三聚氢胺、瘦肉精、顺丁烯二酸到铜叶绿素,食安事件所以会被发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分析技术快速进展。和传统「液相层析紫外光光谱仪」相较,现在很多实验室都有设置的「液相层析串连质谱仪」敏感度提升约千倍,达到十亿分之一(1ppb)层级。以往没有问题的许多食品,就被检验出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十亿分之一,应可视为相当低的浓度。」何国荣解释,若将两颗止痛药普拿疼放入台湾大学的温水游泳池(25公尺长,17.5公尺宽,1.3公尺深),它溶解后的浓度即大约为1ppb。十亿分之一虽是很低的浓度,但它不是「○浓度」。
何国荣说,若未来科学检验能力再提升1000倍,达到1兆分之一(1ppt)的层级,会更趋近零;届时恐会有九成以上食品被检出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到时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真的要到零,何国荣说,几乎不可能,因为一莫耳分子数是六乘以10-23,以某有害物质100克为例,恐要10-21才行(现在是10-9),检验都有随机误差,要无限次测量才是真正浓度。
他比喻,远方有一群人,肉眼看不清楚,用一般望远镜看到人影,再用倍率更高的望远镜看出有六个人,食品检验也是如此。
至于「未检出」,何国荣说国外也没这个词;「未检出」等于「没看到」也不恰当,应订出一个标准值,在标准值以下就是合格,标准值以上就是不合格,如此区分才精确。
食品药物管理署研究检验组长施养志表示,食品检验技术不断地提升,未来的仪器检测感度会越来越高,届时将会有更多的食品被检验出含有极微量的有害物质,不管多么的微量,终究是一个非常靠近零的值,而不是零。
该文章《食品检测/迷思2要求零检出?顶多未检出》由网友『用爱温暖阳光』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上一篇:妙健康,大健康产业生态链启航
下一篇:基改黄豆 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