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十三楼阳台往下望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张玉惠(化名)在一家股票上柜企业担任财务主管,已经超过二十年了。民国八十六年间,父亲因病过世,在中部的母亲也二度中风卧病在床,并遭债务危机的手足弃养。这段期间,张玉惠的先生被派到大陆工作,台北只有她与小学四年级的女儿。

「妈妈,妹妹肚子好饿,妳再不回来,我就没有力气打电话了!」有一回十岁女儿来电话时,她正在会议上,二十多个同事在场。

当时张玉惠服务的公司正在转型,计划到大陆设厂。负责财务的她刚替亟需资本的公司,办妥现金增资、发完浮动汇率的海外公司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怎么也没有料到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尾随而至。一夜之间,新台币急贬两元,公司发行的海外公司债,成本顿时暴增好几亿。

那天回家,已经十一点半,女儿睡倒在沙发上。

拖着疲累的身心,张玉惠到医院检查,发现多年沈寂的甲状腺癌症宿疾有复发的迹象。向来乐观的个性,陡然降到谷底,上班时刻还勉强撑持,一回家就没由来地掉泪,脑子里总有声音告诉自己,从住家十三楼的阳台往下跳吧!她多次当真搬了个板凳站上去,紧靠及腰的阳台下望。「跳下去女儿怎么办?」,每回心头及时出现的声音拉回了她。

就这样前后拉扯两年之久,时好时坏。上班时注意力愈发不能集中,对声音极为敏感,直到有一天整个人瘫痪在家,无力起身上班。从大陆回来的先生陪着到仁爱医院检查,也找不出病来。得过忧郁症没让她知道的先生,硬拉着张玉惠到台北市立疗养院就医。

「你已经很严重了,怎么拖这么久才来看?」一进医院,护士就对她说。

整整吃了两个月让脑波放慢的药,就在自己觉得已经变得迟缓、笨拙的当口,有一天她在报上读到一篇谈忧郁症的文章,发现自己所有的症状都与文章所言吻合,想自十三楼跳下来的声音是「幻听」;遭遇压力,亲人不在身边,没有发抒的管道、支持的力量,是发病的原因。她猛然想起多年前,一位为她看病医生的话医生只能看病,懂得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

既然知道病因,张玉惠决定停止服药,试着用文章中的建议─打开心房,找人谈天。公园、麦当劳等地是谈心的最佳场合,因为陌生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去,讲一遍,污糟糟的心事就少一些,讲两回,就去一半。

停职修养后,她的工作需要三个人才能接手;申请销假上班时,老板欣然接受。复职后,张玉惠决定重回校园,有计划扩大生活圈。

她申请商学院硕士学分班,一门课有一、二十位同学,一年起码认识五、六十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不但心态、视野扩大,经常性的小组讨论,还帮助自己结交新朋友。再加上课堂中讲述的内容,许多都是自己工作的经验,尤其是财务方面的专业,在小组讨论中经常可以与同学分享,越发觉得自信。

就在修硕士学分班的第三年,鼓起勇气报考以前不敢想的EMBA,顺利通过的成绩,使原来只有专科学历的自卑,一扫而空。

硕士课程最大收获是学得时间管理。工作上就是授权,放下,不要什么都自己来。张玉惠说,尤其是人才培养,就是要放手,让年轻人试,这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业中,尤其重要。

她利用规划,让生活与工作动线流畅不打结。三年前张玉惠将母亲接到台北环境良好的疗养院,每周末都亲自探望;替女儿找到可以住校的国中就读,免除她因工作无法照料女儿的担忧;先生也决定回台湾工作。

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上班时间,星期六则是自己EMBA的课程,星期天一定探视母亲。工作、自我、家庭,各就其位,均衡分配。

自称四年九班(民国四十九年次)的张玉惠,多年来对奉养双亲、教养子女、为人妻子、公司财务大臣等,多重角色加诸自己的责任,都认为是应该做的,从不知道说不。遇到挫折时,也没有习惯找人倾诉。

现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不全是我的错,没有对不起大家。」再不就跟同学、朋友说说谈谈,进行心灵环保。

就在自我重建的过程,张玉惠受到拔擢,除了财务主管外,兼任公司发言人。「真幸运,我在四十岁以前经历过所有的一切,以后再也没有什么过不去了,」她说。


  该文章《当我从十三楼阳台往下望》由网友『哄你睡着』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