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钙铁碘镁8大营养素全到位
台湾人嗜吃美食。
美食的神妙在于色、香、味俱全,入口后在味蕾迅速绽放,不但直接满足感官享受,更能稳定情绪、滋养心灵。
受惠于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在这片蕞尔小岛,却是各国饮食荟萃之处,有来自对岸的传统中国菜系,也随处可见欧美、日韩、东南亚餐厅,,台湾乡土食物更深入民间,在街头巷尾体现了庶民文化的纯朴亲切。
正因如此,台湾常自诩为「美食王国」,不但大鱼大肉、丰盛佳肴愈来愈容易取得,价格实惠的餐饮小吃更俯拾皆是,就算再晚、再累、独身一人,都能轻易寻得热腾腾的吃食饱餐一顿。
吃好≠吃对
拥有方便且便宜的外食环境,何其有幸,又何其不幸?
「吃得好」不等于「吃得对」,尽管黑心食安事件频传,大众对于外食风险较高已心里有数,但侥幸心态使然,便宜、方便、好吃的诱因往往使人刻意忽略内心星火警讯。
,许多人对饮食不加节制、摄取食物种类歪斜偏颇,长久的饮食形态问题,致使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愈来愈普及,慢性疾病甚至成了「国民病」。
从历年的国民营养调查数据就可看出端倪,台湾营养基金会理事长、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教授黄青真指出,国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值超过24,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有过重或肥胖问题,更且全民饭前血糖平均值超过100mg/dL,表示半数以上的人已迈入糖尿病前期,是代谢症候群高风险群。
「饮食热量失衡造成体脂肪堆积,致使身体代谢异常,其实可以及早避免,」她强调,卫福部公布的国人十大死因当中,至少有5个以上透过改变饮食就可降低风险。
而健保给付药品申报金额前10名药物当中,也有半数是用来治疗代谢症候群疾病,,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早一步关心每天吃下肚的食物,就能保护自己免于病痛缠身。
微量营养素吃不够 疲倦、焦虑、睡眠障碍缠身
事实上,「吃错了」的问题早在还没发展到疾病之前,就已经慢慢侵蚀身心。
现代人常有睡眠障碍、疲倦、焦虑、记忆力变差、免疫力差等困扰,就算寻求医生检查也看不出明显病因,许多人归咎于「体质」或「工作压力」吧!但你没想到的是,这些问题的背后竟然也和错误饮食息息相关。
就是因为吃得不对,加上经常乱吃药、作息不规律等生活习惯不良,导致多项营养摄取不足,或者,就算吃够营养素,身体也无法正常吸收、代谢,引发一连串恼人却又找不到原因的毛病。
8大营养素,台湾人普遍吃不够
缺碘低铁少钙不完镁......,从「2005-2008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国人有8大营养素普遍摄取不足,分别是维生素D、E、钾、钙、镁、铁、锌、碘。
钙(创建骨骼 神经传导 内分泌平衡)
■现况
7岁以上国人10个有9个缺钙。国健署发布「2013-2016台湾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显示,各县市7~18岁族群每日平均钙质摄取量仅达DRIs(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的31~50%;19岁以上则为43~62%。
■重要性
钙不只和骨骼健康有关,与全身的神经传导、细胞消息传递、智力发展、内分泌平衡都有密切关联。钙质缺乏时,长期影响骨骼健康,短期可能会使神经传递消息出问题,人就会情绪不稳,引发疲倦、全身无力、抽筋、腰酸背痛、失眠、免疫力变差容易感冒等症状。
■怎么补
奶类仍是目前C/P值最高的补钙好物。好食课食育团队创办人林世航建议素食者可吃传统豆腐补钙,含钙量和吸收率都高,其他来源还有绿叶蔬菜如芥菜、苋菜,以及黑芝麻、山粉圆等。,钙、磷本就互相抗拮,而加工食品中多含磷酸盐,常吃的话将会使原本摄取量已不足的钙,吸收更困难,少吃加工食品有助钙质吸收。卫福部台北医院营养师陈姿霓也提醒,高盐、高油的食物会增加尿液中钙质流失,建议维持均衡盐分饮食。
锌(避免忧郁 提高免疫力 增加性魅力)
■现况
八成成年人锌不足。
■重要性
体内含锌酵素有上百种,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与维生素的代谢。锌也负责荷尔蒙分泌细胞与某些神经细胞间消息传递,预防忧郁症。,锌也能提高免疫力,缺锌的人容易感冒。锌在性成熟也扮演重要角色,可帮助身体制造让男女有欲望的睾固酮。
■怎么补
主要来源为牡蛎蟹贝类,只要6颗生蚝就提供43毫克的锌,其他来源包括坚果、肝脏、瘦肉、蛋类、牛乳也都含锌。台北市泰安医院营养师李锦秋提醒,食用富含锌的食品需食入充足的动物蛋白(如瘦肉、鱼),鸡蛋有半胱胺酸,可促进锌的吸收,所以蚵仔煎是补锌料理的好选择。
镁(骨骼健康 神经传导)
■现况
65~90%成人吃不够。19~64岁男女平均摄取量分别是309与263毫克;65岁以上男、女则分别为279与227毫克。平均摄取量约达DRIs(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的85%左右。若以年龄分层来看,19~30岁成人与71岁以上长者的镁摄取量最低。
■重要性
用于建构骨质,帮助体内各项酵素代谢,调节神经与肌肉收缩功能。人体缺镁时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易激动、痉挛、抽筋等现象。,研究也发现,当镁摄取不足时,可能降低葡萄糖耐受力、增加胰岛素抗性;血镁浓度低时,罹患糖尿病风险升高,收缩压、血糖与胰岛素浓度也会增加,,一旦饮食中长期吃不够镁,可能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罹患风险。
■怎么补
坚果、豆类是主要的镁来源,以核桃为例,每100克就含约170毫克的镁。坚果富含油脂,建议一天可吃1~2大匙,不可过量。增加全谷类、深绿色叶菜的比例,也能摄取到镁。胺基酸、乳糖会促进镁的吸收,,肯尚健康管理中心首席执行官陈韵帆提醒,过多的磷、草酸、植酸和膳食纤维和过多的油脂会降低镁吸收。而大量摄取酒精或使用利尿剂等药品,则会增加尿镁排泄量,让身体留不住镁。
维生素E(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现况
国人最缺的维生素,最新调查显示,许多人每天吃不到DRIs的70%,尤其女性更缺。
■重要性
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可保护体内承受氧化压力的组织和细胞,例如红血球、肌肉等。若不饱和脂肪吃得多,对维生素E的需求也会提高。缺乏时会有溶血性贫血、运动失调等症状。
■怎么补
又称「生育醇」,分成α-、β-、γ-、δ-等4种。植物油是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葵花油、红花籽油、米油、茶油含丰富的α-生育醇,大豆油和玉米油含γ-生育醇较多。动物油脂的维生素E含量极少。吃坚果是维生素E的好来源,蛋黄中也有。好食课食育团队创办人林世航强调,由于在人体内以α-生育醇的活性最高,保健食品的研发通常以α-生育醇为主,不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β-生育醇和γ-生育醇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但台湾人不只维生素E总量摄取不足,比例分配也不好,建议可以多从食物中摄取,较能吃到不同类型的维生素E。陈韵帆提醒,贝类、瘦肉等含锌食物有助于维生素E在体内的浓度,铁剂则会抑制维生素E的吸收。
铁(合成血红素 能量代谢、氧化还原 提高免疫力)
■现况
一半以上育龄期女性铁吃不够。
■重要性
人体新陈代谢里的每个环节几乎都需要铁。从肺部携带氧气,通过血液,释放氧气到需要的部位。,含铁酵素有数百种,参与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等反应。如果没有足够的铁,血红素合成不足,就会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不仅身体容易疲倦、头晕、脸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甚至还会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怎么补
铁质的主要来源为血、红肉、鱼贝类,深色蔬菜如红苋菜、山芹菜等也含铁质,不过,动物来源的铁较容易被人体吸收。选对补铁时机也能帮助吸收,李锦秋指出,铁质在酸性环境中会还原成易吸收的亚铁离子,将番茄、凤梨、奇异果、柳橙等蔬果入菜、加些柠檬汁,或是饭后直接食用,维生素C会让铁质更容易被吸收。相反地,饭后最好避免马上喝茶或咖啡,因为单宁会抑制铁吸收;而钙质也会降低铁质吸收,高钙和高铁食物建议错开时间吃,以免浪费两者养分。
钾(调节血压 维持细胞水分平衡 协助神经传导)
■现况
九成以上国人钾不足。19~64岁男女钾的摄取分别为2954与2585毫克;65岁以上男女则分别为2798与2257毫克,都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3500毫克。
■重要性
钾主要存在各种细胞内,参与骨骼肌肉收缩、心肌电位传导与心率调节、神经信号传导、调节血压等。细胞内多种酵素活性需要钾。足够的钾可降低血压和食盐敏感度,也可降低肾结石与骨松的风险。轻度钾缺乏会有肌肉无力、丧失食欲、心律不整等症状;再严重点则会血压上升、骨松、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升高。
■怎么补
研究建议,每日从食物中摄取4.7克的钾,有助于维持低血压、降低氯化钠对血压的负面影响、减少肾结石风险、减低骨骼溶蚀作用以及钙质流失。生鲜食物大多含钾丰富,具保健机能的钾盐以蔬果来源为主,不过经过烹煮、浸泡会大量流失,Dr. Med 达康美得健保药局营养师李宛蓉提醒,洗菜时勿浸泡太久,并缩短烹调时间。而奶类、肉类、根茎类、豆类含钾也很丰富。
碘(合成甲状腺素 帮助生长和发育)
■现况
6岁以上有一半的人缺碘。
■重要性
合成甲状腺素,调节脑神经发育与成熟,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速率也和碘有关。缺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体能降低、甲状腺肿,尤其妇女在怀孕前、怀孕期间更要注意碘的补充,否则可能阻碍胎儿的神经与脑部发育,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教授萧宁馨指出,碘又称为「IQ营养素」,缺碘可能使儿童的IQ降低12~13分。
■怎么补
台湾的碘摄取多数仰赖加碘盐,早期为盐品专卖制,政策上采用食盐全面加碘,但开放自由贸易后,海盐、玫瑰盐等各式盐类流行,市面上许多盐并未加碘,碘摄取大幅降低,而又少吃含碘食物,易有碘营养不足的问题。台湾营养学会理事长、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教授王果行特别提醒,产后妇女为免水肿,有坐月子期间不吃盐的习俗,如此一来很难透过母乳喂哺婴儿足够的碘营养,可能影响孩子脑部发育,,应特别注意加强其他含碘食物的摄取,包括干海菜与紫菜、甲壳贝类及海鱼等。
维生素D(骨骼健康 有荷尔蒙作用,几乎是健康万灵丹)
■现况
七成熟龄族吃不够维生素D。22%男性与35%女性有维生素D缺乏现象(血中25(OH)D浓度<50nmol/L)。
■重要性
促进小肠吸收钙质和磷酸盐,也有调节骨骼生长的作用。,国外持续有研究发现,若能补充足够维生素D,可能降低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忧郁症、及其他免疫疾病的风险,可能是健康万灵丹。
■怎么补
饮食中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包括和沙丁鱼等油脂丰富的鱼、肝脏、蛋黄、鱼肝油、日晒香菇、黑木耳、鲜奶、和营养强化的奶粉等。不过更重要的是晒太阳,日晒获得维生素D的效率远比营养补充品好,紫外线UVB照射可将存在皮下的胆固醇衍生物分解转化为维生素D3,如果日照时间充足,最多可获得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80%。青少女和老年人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险群,国卫院进一步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在高教育程度者、肥胖者、鱼类及乳制品摄取量低者中较为明显。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生活形态上本就较少晒太阳,加上重视皮肤美白和防晒,即使有运动,也是在室内或有层层防晒措施之下。一般建议,为获取维生素D,每天10~20分钟日晒就足够。
饮食营养专家咨询团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教授黄青真、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教授萧宁馨、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台北马偕纪念医院营养师赵强、台湾营养学会理事长王果行、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主任骆菲莉、台湾营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吴映蓉、好食课食育团队创办人林世航、肯尚健康管理中心首席执行官陈韵帆、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副教授刘沁瑜、台北市居家照护营养师程涵宇、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吕佳育、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董事王南琦、黎明技术学院餐饮管理系助理教授林志哲、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潘文涵、中山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洪百薰、台北市泰安医院营养师李锦秋、Dr. Med达康美得健保药局营养师李宛蓉、卫福部台北医院营养师陈姿霓
该文章《补充钙铁碘镁8大营养素全到位》由网友『清欢寡欲』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