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饭怎么教孩子?从学会「品尝」开始
为了教导孩子珍惜食物、做到零剩食,有团队突发奇想,让孩子体验设计好的取餐桥段,亲身经历仿真街友们从垃圾桶拿便当吃的困境。如此震撼教育,一定多多少少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面对根深蒂固的挑食、偏食问题,身为大人的我们,还能做什么去引导孩子呢?
言教不如身教,从学习「品尝」开始
不少人以为「吃」是天性,饿了就吃是本能,哪还需要教呢?其实,「吃」这件事,也是从观摩学习而来的。家庭生长环境有着怎样的食物、全家人吃饭的习惯如何、以及这些食物出现时的气氛,都会影响到一生后来的食物选择。
前阵子一位新手妈妈向我抱怨,她9个月大的孩子对于「吃」这件事好像没太大兴趣,喂个餐要花上个把小时,才能吃完一小包米糊副食品,喝奶也是有一口没一口的,蔬菜泥就更不用说了,常常喂了不是直接吐出来就是含在嘴里吞不下。后来找了机会实地观察他母子俩,果然和我所预测的一样,新手妈妈常忽略「吃」这件事,是要教的。
别以为把食物放进孩子嘴里就是喂,要记得用自己的嘴示范「咬」和「吞」的动作,才是教怎么好好吃饭的开始。等孩子再大一些,更可以加入「看」和「闻」的动作,让孩子从小就习惯「品尝」这件事。爸爸妈妈不做这些动作,孩子就不知道要学,也就可能忽略食物各种不同层次的味道,以为只有甜的、炸的才好吃。
在学校里,问孩子们剩食很浪费怎么办?有些孩子突发奇想说道「我不吃,应该也有别人会吃,那送给他们吃,就不会浪费了!」听起来虽然也符合逻辑,但再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自己不想吃?同样的菜也有其他同学觉得很好吃、味道很棒、吃得很高兴都没有剩啊!」多半他们除了抱怨自己喜欢的口味不同,也说不出其他的原因,甚至也无法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某些食物或某些口味,这正是我们缺乏味觉训练的结果,没有这样的品尝习惯,孩子们便无法体会「好吃」这件事,其实得来不易。
教育需要换位思考
除了品尝教育,台湾人在教孩子吃饭的这件事上面,还常常忽略了生命教育。
晚餐桌上你准备了丰富的烤鱼、鸡脚,却惹到刚上幼稚园的孩子伤心不已,直说「好可怜!鱼死掉了,鸡的脚脚掉了... 我不想吃了!」除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觉得孩子童心未泯,其实我们没注意,这也是教导孩子生命意义的最佳时刻啊!陪着孩子一起难过,但也以此为教材告诉孩子每个生命要完成的使命都不同,虽然这些鸡猪鱼虾死了,但孩子的眼泪代表着这些动物完成了把营养传递给大家的任务,孩子的伤心难过不但没有不对,反而代表着他们开始会重视生命、会学习抱持着感恩的心。
食农教育的农事教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期待孩子们经历辛苦种植的过程,而学到感恩惜福,这些体验若设计不够完整,结果就可能不如预期想像。安排孩子们亲自动手下田、收割、拔草、种菜、烹调、煮菜都不难,但如何从这些情节引导,创建孩子的认同感,并链接到每天的生活模式,改变饮食的习惯,才是令人苦思的大课题。
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孩子喜欢玩乐,那我们就用玩乐来教育!「食物王国大冒险」桌游于是诞生。
仿真三餐外食、在自助餐店挑选食物的情境,这个游戏让孩子从搜集食材开始、试着拼凑食谱、再带入冒险故事打魔王的情节,让孩子从村民变勇士的旅程中,体验到「食物就是我的武器」的饮食健康关系。在游戏的机制上,也置入「蔬菜难收集所以很珍贵」、「剩食可以交换变盛食」、「打魔王只要有对的食物就很简单」等元素,让这些概念透过有趣的方式呈现,吸引孩子的注意和认同。家长也可透过这个游戏,增加正向交互的陪伴回忆,从欢乐玩耍中一起学习,让家庭餐桌从此有更多愉快的气氛,不再有讨价还价的挑食者
。
关于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foodtopia
(本文由芒果社企营养中心,授权康健杂志使用。)
★就是这餐害你胖?揪出地雷早餐配对 马上检测>>
★
上传食物照~让营养师帮你揪出饮食盲点!限时免费分析中>> 该文章《关于吃饭怎么教孩子?从学会「品尝」开始》由网友『糖果小妹』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